Friday, December 23, 2011

一個誕字諸多解釋

[2011.12.23] 著錄誕字,一者聖誕節近,一者此字殊怪,多個意思竟了不相干?試查其干係~~

行為放蕩或怪異。如:「放」﹑「怪」、「荒不經」。
大的。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贊曰:「光武命,靈貺自甄。」
虛妄不實的言語。漢˙劉向˙說苑˙卷八˙尊賢:「口銳者多而寡信,後恐不驗也。」
生日。如:「壽」﹑「華」。
出生。如:「生」。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傳˙袁宏傳:「云獲麟於此野,靈物以瑞德,奚授體於虞者!」
誇口而言。晉˙陶淵明˙讀山海經詩十三首之九:「夸父宏志,乃與日競走。」
大大的。書經˙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告萬方。」
發語詞,無義。詩經˙大雅˙生民:「彌厥月,先生如達。」


《》『』「」【】

Thursday, December 22, 2011

疊蓆~榻榻米

[2011.12.23] 榻榻米 tatami,應該是在台灣用來稱呼此物最常見的一個名字,反而中文維基百科裡採用的疊蓆,大概沒有太多人知道。對照中、日維基百科描述,有個有趣的現象,中文裡稱此物源於中國,而日文版裡絕口不提中國,且稱此是日本特有(固有)的:
畳は、世界に類がない日本固有の文化である。 
而【 畳 】蓆究竟源自何處,只有等專家去尋求更真實的答案了。

日文裡,僅單一 【 畳 】 字,呼為 たたみ ,日文維基裡有些相關的條目值得再推敲一番,就是  【畳表】(たたみおもて) 的材料來源。




《》『』「」【】

投畀豺虎

[2011.12.23] 這條《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解釋詞,讓我想到了羅馬競技場的種種。說實在,由於瞭解未深,對於羅馬競技場的文化意涵並不清楚。



【投畀豺虎】 《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 :
畀, ㄅ|ˋ ,給予。
投畀豺虎指將進讒言的小人丟給豺虎吃掉,表示對讒言小人的極端憤恨。
《詩經/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古羅馬【競技場】  《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
為競技而設置的場地,中間為表演場地,周圍則圍繞著觀眾座位。如古羅馬時代的競技場,專供表演刺激、殘忍的打鬥。如鬥劍、人獸相鬥或獸獸相鬥等。
yahoo!字典裡列出三(四)個名詞:暫時還無法區分其差異。按維基百科,則應使用
Roman amphitheatre
an arena:(古羅馬圓形劇場中央的)角鬥場, 競技場
an amphitheatre/amphitheater: 圓形露天劇場;競技場面; 競技場;(劇場中的)階梯式座位區;(供觀摩外科手術等的)梯形教室;四面環有小山的平地
a coliseum: 體育館; 大劇場; 競技場
a stadium:原是古希臘的長度單位,現被泛稱體育場, 運動場; 球場; 競技場





《》『』「」【】

薜荔也指鬼

[2011.12.22] 在整理子不語時,出現了一則讓人詫異的名詞,薜荔,特指異物而言,非植物,於是工作了一個晚上~~其實還有一些有趣是植物的薜荔所衍生的問題。《漢典》【薜荔】、【薜荔衣】分別給了我一些想法。


袁枚《子不語/卷二/羅剎鳥》:
相傳墟墓間太陰,積屍之氣,久化為羅刹鳥,如灰鶴而大,能變幻作祟,好食人眼,亦藥叉、修羅、薜荔類也。

丁福保,1922。《佛學大辭典》:【八部鬼眾】(維基文庫)

仁王經合疏上曰:「八部者:乾闥婆、毘舍闍二眾,東方提頭賴吒天王領;鳩槃荼、薜荔多二眾,南方毗留勒叉天王領;龍、富單那二眾,西方毘留博叉天王領;夜叉、羅剎二眾,北方毘沙門天王領。」

丁福保,1922。《佛學大辭典》:【鬼】(維基文庫)
梵語薜荔多】,Preta,舊譯餓鬼。新譯 

《漢典》【薜荔

(1).植物名。又称木莲。常绿藤本,蔓生,叶椭圆形,花极小,隐于花托内。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有解暑作用。《楚辞·离骚》:“擥禾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蘂。” 王逸 注:“薜荔,香草也,缘木而生蘂实也。” 唐 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木莲》  
(2).梵语Preta的译音。或译为“薜荔多”。义为饿鬼。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九:“薜荔,蒲细,来计反,此译言饿鬼也。”《云笈七籤》卷十:“薜荔者,饿鬼名也。”


《漢典》【薜荔衣
用薜荔的叶子制成的衣裳。原指神仙鬼怪所披的衣饰,后借以称隐士的服装。 唐 孟郊 《送豆卢策归别墅》诗:“身披薜荔衣,山陟莓苔梯。” 唐 白居易 《重题》诗:“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十三:“ 黄海 仙人薜荔衣,斑龙偷跨跡如飞。”


討論:

1. 對於「又稱木蓮」之說,似乎不同人有不同意見,可能要多看古書比較。

【薜荔】、【木蓮】、【地錦】、【石血】皆其類也。【薜荔】與此極相似,但莖葉粗大如藤狀, 近人用其葉,治背癰,幹末服之,下利即愈。【木蓮】更大,如絡石,其實若蓮房,能壯陽道, 尤勝。地錦,葉如鴨掌,蔓著地上,隨節有根,亦緣木、石上。石血極與絡石相類,但葉頭 尖而赤耳。


2. 「果實富膠汁,可製涼粉」這句話裡,其樹液稱作膠汁或許還說得過去,但說製成涼粉,便引發我對【涼粉】的定義的渴望了。以粉稱似乎源自米麥等榖類,但以薜荔而言似乎太草率了。但我也必需注意,成凍的東西怎麼稱呼,似乎在東京夢華錄裡可以找到答案?有空也許再看看袁枚的隨園食單。

3. 在討論愛玉名稱時,衍生一個問題,大陸閩粵地區的愛玉凍,是1820s年代以後才有嗎?關於這點有幾個地方值得關照一下,台灣植物誌(fl. taiwan, 2nd. ed.)把愛玉定為台灣特有(變)種,薜荔則為廣泛的分布種。1904年,富野牧太郎發表學名時,應是早期的資源調查工作裡整理出來的。

4. 亨利認為這是有些許重要的作物,在1986年是一個產業,那麼,當時便稱之為薜荔,在大陸其他地方,亨利是否有其他的採集品?亨利的這份標本(書作No. 986實為985號)究竟為何?當時他是不是沒發現薜荔與愛玉的不同?



《》『』「」【】

Tuesday, December 6, 2011

愛屋及烏

[2011.12.06] 赫然發現,愛屋及烏一詞是出自《尚書大傳》,太詭異了。《維基百科》的《》尚書大傳條裡稱,這本書可能是漢代緯書之濫觴,這就更有趣了。


語本尚書大傳˙卷三˙牧誓˙大戰篇[arthur's note: 此連結為維基文庫《尚書大傳》原文。但查核是在卷二之中?又此言是太公說的(呂尚?)]
「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

Thursday, December 1, 2011

名不符實的收集處

[2011.12.01] 原來我沒做過這樣的事。發現我該作點限定,就以植物為主軸吧。




名不符實的列表:

2011.12.01
椰果《維基百科/椰果》;《百度百科/椰果》。至少在早期的製作過程中,可能有利到"椰子水"作為培養基。
西蘭花。至少是"花","西"字也表明了來自"西方"。




《》『』「」【】

Thursday, November 24, 2011

孟子:取二三策

[2011.11.24] 最近對於古時與文字相關的載體/媒體有興趣。此列孟子講到的策。
[2012.03.24] 為方便搜尋本站,定義書、策、等為【文字載體】,或可擴充至其他的布帛鐘鼎碑石等物。暫稱此為準標籤。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討論:
1. 古書的基本流通方式為何?春秋戰國時,什麼人可以讀書?
2. 如果屬於某一官吏,是否可能會換不同的屬性的官位?例如司空換到司徒、司馬?
3. [2012.03.24] 古代的【藏書】方式?孟子對於《書》一經,僅願意取其二三策而已,當然是指
《書》 經乃由眾多之策組成,那麼,一策是指一條書文之竹片?

《》『』「」【】

漢書藝文志--四部名稱的起源

[2011.11.24] 本po錄存《漢書/藝文志》的幾條內容。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




《易》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故《書》之所起遠矣,至孔子纂焉,上斷於堯,下訖於秦,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秦燔書禁學,濟南伏生獨壁藏之。漢興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齊魯之間。訖孝宣世,有《歐陽》、《大小夏侯氏》,立於學官。《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魯共王懷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聞鼓琴瑟鐘磬之音,於是俱,乃止不壞。孔安國者,孔子後也,悉得其書,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國獻之。遭巫蠱事,未列於學官。劉向以中古文校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文,《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脫亦二十二字,文字異者七百有餘,脫字數十。《書》者,古之號令,號令於眾,其言不立具,則聽受施行者弗曉。古文讀應爾雅,故解古今語而可知也。



討論:
1. 班固說「《書》之所起遠矣,至孔子纂焉,上斷於堯,下訖於秦,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認為書經起源久的理由是易經說河出圖,洛出書。
  • 如果依其言,書為書經,那麼圖在哪裡?
  • 閻若璩的論證裡,似乎沒有討論到脫簡之事?
  • 班固稱「古文讀應爾雅,故解古今語而可知也」那麼前賢是否有人有系統研究解析過這個題目?或者書文中不中爾雅根本無關緊要?
2. 這裡一個比較有趣的點是,特別點明了《書》的功用,是用來使聽受施行者知曉的號令之所立具。表示:
  • 內容是號令;
  • 號令被立成文字,是誰書寫的?
  • 要聽受施行者能曉,且立據,故至少有一個版本必需是要收藏在「聽受施行者」之處,似乎未發現有人探討這個部份?
  • 又,自何時起,書成為經典?
3. 班固說劉向拿歐陽、大小夏侯本來校對【中古文】,發現「《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脫亦二十二字,文字異者七百有餘,脫字數十。」
  • 簡的體制有二,二十二字與二十五字。
  • 文字異者七百多字,脫字數十。文中已言有脫三簡,已有69字,再加二簡,實在符合程度極高,如果讀應爾雅不是胡臆,那麼顯見當時劉向校的中古文與當時的今文書經實相當符合。



《》『』「」【】

圖書分類--四部名稱的起源

[2011.11.24] 講古時的分部,這裡提到了王儉的分類方法。這是出自章太炎《國故論衡/中卷》討論儒者的學派/經史分類 等的"家法"。在探討源流上,頗多值得記取的資訊。著錄一段:

經與史自為部,始晉荀勖為《中經簿》,以甲乙丙丁差次,非舊法。《七略》:太史公書在《春秋》家。其後東觀仁壽閣諸校書者,若班固、傅毅之倫,未有變革。訖漢世依以第錄,雖今文諸大師,未有經史異部之錄也。今以《春秋經》不為史,自俗儒言之即可。劉逢祿、王闓運、皮錫瑞之徒,方將規摹皇漢,高世比德於十四博士,而局促於荀勖之見。荀勖分四部,本已陵雜。丙部錄《史記》,又以《皇覽》與之同次,無友紀不足以法。後生如王儉,猶規其過。(據《隋書·經籍誌》,王儉撰《七誌》:一曰經典誌,紀六藝小學史記雜傳。二曰諸子誌,紀今古諸子。三曰文翰誌,紀詩賦。四曰軍書誌,紀兵書。五曰陰陽誌,紀陰陽圖緯。六曰術藝誌,紀方技。七曰圖譜誌,紀地域及圖書。其道佛附見,合九條。然則《七誌》本同《七略》,但增圖譜道佛耳。其以六藝小學史記雜傳同名為經典誌,而出圖緯使入陰陽,卓哉!二劉以後,一人而已。)今陳荀勖之法於石渠、白虎諸老之前,非直古文師誚之,唯今文師亦安得聞是語乎?今文家所貴者,家法也。博士固不知有經史之分。則分經史者與家法不相應。
註:
註1. 《七略》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分類法。劉向劉歆父子之作。本段章太炎王儉曾規荀勖之過,把史記與皇覽並列丙部 (錄史書,見維基《七略》條)。

註2. 維基《七略》的主要內容如次:

《七略》除了〈辑略〉是学术简史外,其他六略对中国的典籍提出六种分类法,后来由于兵书渐少,最后演变为四部分类法,《黄生借书说》说:“七略四库,天子之书。”。西晋荀勖的《中经新簿》将六略改为四部,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略〉,乙部录“子书”相当于〈诸子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相当于〈诗赋略〉。南朝时宋人王俭在《七志》将〈诗赋略〉改为〈文翰志〉,梁阮孝绪又将之改为〈文集录〉。对此,阮孝绪在《七录序》解释:“王以《诗赋》之名,不兼餘制,故改为《文翰》。窃以为顷世文词,总谓之集,变‘翰’为‘集’,于名尤显,故序《文集录》为内篇第四。”

討論:
1. 這些文獻分類,重要的人物及歷程如下:
  • [漢] 《七略》對中國的典籍分為六類,其中扣除《輯略》為學術簡史,六略分別為:《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術》、《方技》。
  • [西晉] 荀勖併為甲乙丙丁四部:經書、子書、史書、詩賦。
  • [南朝宋] 王儉則改《詩賦》為《文翰》。
  • [南朝梁] 阮孝緒則認為把翰字改為集於名尤顯。這應就是後世所謂的集部。
2. 由上述的分類,概可見到,在晉以前,《兵書》、《數術》、《方技》各類是相對重要的明顯區隔其他類,但自荀勖始,都被併入子書之部。雖王儉、阮孝緒等人亦依漢制,即章太炎謂之舊法,但以結果論,終是四部/四庫之名已成主流。

3. 如何分類,我關注的不是在結果,而是前人如何看待《兵書》、《數術》、《方技》這類其實在歷史中不可或缺,卻因文儒的貶抑,而似乎不顯於時?

4. 有個最近常遇見,卻似乎無人言明的,【家法】,或許需要再多注意。




參考:
維基百科:《七略


《》『』「」【】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1

《毛穎傳》裡提及的各種文書

[2011.11.24] 查九流時,讀韓愈之《毛穎傳》,裡頭相關的一句如次:

穎為人強記而便敏,自結繩之代以及事,無不纂錄。陰陽卜筮占相醫方族氏山經地誌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及至浮圖老子外國之說,皆所詳悉。又通於當代之務官府簿書市井貨錢注記,惟上所使。


討論:
1. 穎字有無典故?其另三友:絳人陳元、宏農陶泓及會稽褚先生,三者分別為墨(元為玄?)、硯(從其陶製之泓水?)、紙 (取褚音同楮?)





《》『』「」【】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子部》(卷十)之敍錄,談子部的分類

[2011.11.24] 此文只是著錄[宋] 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卷十》裡的說法。此《子部敍錄》主旨是講子之部共有十八目云云。

子之類」凡十八:其一曰儒家,二曰道家,三曰法家,四曰名家,五曰墨家,六曰縱橫家,七曰雜家,八曰農家,九曰小說,十曰天文,十一曰星歷,十二曰五行,十三曰兵家,十四曰類書,十五曰藝術,十六曰醫書,十七曰神仙,十八曰釋書,合五百五十五部,計七千七百六十卷。

序九流者,以為皆出於先王之官,咸有所長,及失其傳,故各有弊,非道本然,特學者之故也,是以錄之。至於醫、卜、技、藝,亦先王之所不廢,故附於九流之末。夫儒、墨、名、法,先王之教;醫、卜、技、藝,先王之政,其相附近也固宜。昔劉歆既錄神仙之書,而王儉又錄釋氏,今亦循之者,何哉?自漢以後,九流浸微,隋、唐之間,又尚辭章,不復問義理之實,雖以儒自名者,亦不知何等為儒術矣,況其次者哉!百家壅底,正塵之弊既息,而神仙服食之說盛,釋氏因果之教興,雜然與儒者抗衡而意常先之。君子雖有取焉,而學之者不為其所誤者鮮矣,則為患又甚於漢。蓋彼八家,皆有補於時,而此二教,皆無意於世也。八家本出於聖人,有補於時,特學者失之,而贓、老猶足以亡晉,申、商猶足以滅秦,況二教無意於世,不自附於聖人,若學而又失之,則其禍將如何?故存之以為世戒云。

討論:
1. 這裡言必稱【八家】,少了傳統上源自於《漢書》的【陰陽家】。當然這種稱法稱源自【先王之官】,已有前賢予以辨論,日後掇拾再補其說。
【子之類】八家,加上其他者:【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
其他者【天文】【星歷】【五行】【兵家】【類書】【藝術】【醫書】【神仙】【釋書】

2. 著錄此序,用意在於我的分類。以至今為止,我對於農家、雜家、小說家之認識實在少得可憐,更別論古時雖不云祕,卻實是與一般讀書人相隔太遠的天文星曆、學有專門的兵書、醫書、釋書等。我的方術興趣最重要的可能得先辨明,晁公武所謂的先王之教與先王之政的實際分野及應用。

3. 相同的議論在章太炎的書中亦有論及。


《》『』「」【】

Tuesday, November 8, 2011

愛,與其相關字,總的來說是個難解的問題

[2011.11.09] 由於古書裡的忠常並談,發現了原來這個字的本源是個值得討論的字。
忠愛常並談,可見廖名春 《讀楚竹書《内豊》篇箚記》,列引了諸多漢及先秦文獻。
除了忠愛常見為複合詞,還有惠字,在段玉裁的說文注裡也一再出現,藉以解愛字。


段玉裁:(錄自《漢典》)
𢜤】行皃。从夊聲。烏代切。
段注:心部曰。𢜤,惠也。今字假𢜤廢矣。𢜤,行皃也。故从夊。

參見《漢典》:愛



《》『』「」【】

Thursday, November 3, 2011

未央

[2011.11.04] 臉書上朱大哥去了烏來,看了個展覽,名為「愛未央」,英文title 作 unended love。
才驚覺,最早聽到這個詞是來自書名「未央歌」。那麼【央】字何解?
才發現,其意頗多,但教部辭典似乎難以令人滿足。漢典則條列了眾多先人的使用方式。
其原意至少有七義:

(1).未半。
《詩·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朱熹 集傳:「央,中也。」
《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託沉陰以壙久兮,惜蕃華之未央。」
顏師古 註:「未央,猶未半也。言年歲未半而早落蕃華,故痛惜之。」
宋 蘇軾 《竹間亭小酌懷歐陽叔弼季默》詩:「盎盎春欲動,瀲瀲夜未央。」
柔石 《別》:「夜未央,人聲寥寂……於是青年叫了一叫,含糊地問:『什麼時候?』『十一點四十五分,離半夜只差一刻。』」
(2).不久,不遠。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絶滅。」
王冰 註:「央,久也,遠也。」
清 龔自珍 《燕昭王求仙台賦》:「有氣自東南隅來者,冉冉兮若青雲之始翔,藹藹兮若初日之未央。」
(3).未盡;無已。
《楚辭·離騷》:「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
王逸 註:「央,盡也。」
《漢書·禮樂志》:「靈殷殷,爛揚光。延壽命,永未央。」
唐 皎然 《隴頭水》詩之二:「 秦 隴 逼 氐 羌 ,徵人去未央。」
宋 秦觀 《虞氏夫人墓志銘》:「惟夫人,胄 東陽 。嬪德門,家有光。命雖絶,慶未央。」
明 屠隆 《綵毫記·遠謫夜郎》:「感吾皇,感吾皇,天恩高廣……願萬歲千秋,聖壽未央。」
(4).無邊無際。
《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王安石 註:「荒兮其未央哉,道之荒大而莫知畔岸。」
高亨 註:「荒兮其未央,猶雲茫茫無極耳。」
《楚辭·九歌·雲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
《白雪遺音·南詞·義俠英雄》:「義俠英雄美少年,艷陽春景未央天。出門遊玩長生樂,緑暗紅稀翡翠園。」
(5). 漢代官名。
(6).見「 未央宮 」。
(7).本為漢宮名,借指宮殿。
宋 蘇軾 《秋興》詩之三:「樓前夜月低韋曲,雲里車聲出未央。」
宋 李綱 《次韻季弟善權阻雪古風》:「憶昔 宣和 全盛年,嘉瑞應期來自天。千官朝賀未央里,仰視龍尾垂蜿蜒。」
清 孫枝蔚 《舊宮人》詩:「宮衣疊後未開箱,夢裡承恩入未央。」

那麼就該關心一下,央字本義了:段玉裁的注實在是完整解釋了央及未央之義。
央,中也。央逗。複舉字之未刪者也。月令曰。中央土。詩箋云。夜未渠央。古樂府。調弦未詎央。顏氏家訓作未遽央。皆卽未渠央也。渠央者,中之謂也。詩言未央,謂未中也。毛傳。央,且也。且者,薦也。凡物薦之則有二。至於艾而爲三矣。下文夜未艾。艾者,久也。箋云。芟末曰艾。以言夜先雞鳴時。合初昏與艾言之。是央爲中也。从介在冂之內。大,逗。人也。人在冂內。正居其中。於良切。十部。央旁同意。央取大之中居。旁取旁外郭。故曰同意。一曰久也。此別一義。

討論:
1. 順帶一提的,是關於古人注文,究竟其可信度如何衡量?從未央的解釋裡,這裡列出了:朱熹、顏師古、王冰、王逸、王安石、高亨。宋後之家不計,顯見王逸的注是值得商榷的。當然僅此一例,不足以作為結論。存此一例。


未央
《》『』「」【】

Sunday, October 30, 2011

收集字詞

[2011.04.12] 暫作為收集文字用法、衍變的地方。     (last update: 2011.04.12)

* 飢與饑,說文解字:「飢,餓也。」又說:「饑,穀不熟為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後來多混為一字』

[2011.10.30]
* 時髦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作二解:
一、一時的俊傑,
後漢書˙卷六˙孝順帝紀˙贊曰:「孝順初立,時髦允集。」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見是老廣文帶了許多時髦到家,甚為喜歡。」
二、今稱趨於時尚、流行。為英語 smart的音譯。
如:「他的衣服非常時髦。」文明小史˙第二十一回:「說罷進去更衣,停了好一會才走出來,卻換了一身時髦的裝束。」
討論:稱作英文譯文不知有無更直接的證據?還當時的口耳相傳所致?

* 訃:
漢典:錄康熙字典之釋文:赴報訃三字古並通。
《廣韻》《集韻》《韻會》𠀤芳遇切,音仆。告喪也。又至也。 又《集韻》通作赴。《左傳·隱七年》凡諸侯同盟薨則赴以名。《禮·檀弓》伯高死于衞,赴于孔子。《註》與訃同。 又《正字通》通作報。《禮·喪服小記》報葬者報虞。《註》報讀爲赴,急疾之義。赴報訃三字古𠀤
討論:訃音如赴 (ㄈㄨˋ),但閩南語應作何音?如報?或赴?似是習稱訃音或訃文(或訃聞?)?

Friday, October 28, 2011

拼命三郎

[2011.10.29] 不小心看到三郎,思索著與常用的拼命三郎有無關連?
三郎是指唐明皇。
拼命三郎似乎是指向明後的小說,如果說石秀的外號是施耐庵所述,那麼至少在元即有此名,且以三郎為本。

那麼遠在唐朝之前,三郎之稱,應是極普遍的。那麼倒底是哪一個三郎開始拼命?

參考文獻:
漢典:拼命三郎(奇怪,用拚字就找不到?)是石秀,「後來指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
教部:只解釋,未引用任何文獻。


[宋] 劉昌詩《蘆蒲筆記》:記錄了五筆唐明皇為三郎事。

Tuesday, October 25, 2011

渠:他、伊

[2011.10.25] 一句網路上的宣告語/警告語。
《本報告著作權屬歐辰雄 教授所有,任何下載及運用均須經渠同意,違者必究。》
我的問題是:這個渠字是何用?查了一下,教育部詞典並未詳述,意指「他」者,有【渠輩】、【渠儂】、【渠們】、【渠等】等詞收錄,並舉宋詩詞或其後文獻為例,僅【渠儂】一詞指明是吳語

在漢典裡,【渠伊】、【渠侬】則註明為方言,但未指明何地之方言。
【渠人】(他人;其他人)、【渠伊】(方言。他,他们)、【渠辈】(他们)、【渠侬】(方言。他,她)

結論:
問題並未獲解決,渠字之使用是何處的方言?似是吳語 (教部:分布江蘇南部及浙江大部分),這需要更多的文獻。

arthur's 雜想:任何下載及運用要經歐辰雄教授同意。不懂,為何要放在沒有任何『防制措施』的網頁裡。又,若依法來看,應是不能侵犯其著作權及版權,而所謂下載及運用應不涉及侵權行為 (?)。


《》『』「」【】

Sunday, September 25, 2011

東京

[2011.09.19] 先收集對開封、汴梁的現今、歷史之資料收集。主要是整理維基百科之筆記。

時代:
五代时期,除了后唐之外,后梁 (907年-923年)、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 称之为“东都”或“东京”,这一时期的开封正式取代了洛阳成为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宋:北宋 960-1127,定都開封;南宋 1127-1279。


各種待理雜項:
徽宗 (趙佶) 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等。趙佶的生活糜爛,喜好逛青樓。還大興土木,聽信道士 (劉混康) 所言,在開封東北角修建萬歲山,後改名為艮岳。艮岳方圓十餘里,其中有芙蓉池、慈溪等勝地。裡面亭臺樓閣、飛禽走獸應有盡有。徽宗還在兩浙路蘇杭地區設立應奉局與造作局,專門在東南搜刮奇花異石,是為花石綱,引得民怨沸騰,釀成民變。《維基百科/宋朝 / 艮岳

艮岳:北宋時期一座位於京城汴梁【里城】東北部的大型人工山水皇家園林。宋徽宗趙佶的《御制艮岳記》載:「艮為地處宮城東北隅之意。」1127年金兵進攻汴京,艮岳被毀。《維基百科/艮岳》[汴京城有三圍,從內到外依次是宮城里城羅城 [案:應查文獻]]
金人佔領汴京城之後,命取艮岳之土為北面城垣,改景龍江為城濠,池沼被平,遺址無存。遺石多數被毀,一部分運往北京。

由於沒有燕雲十六州以北的冀北山地作屏障,朝廷只能在邊界上廣植柳樹作為界線
關於柳樹,清明上河圖中亦有許多樹齡極老的柳樹。

外交:宋朝在京城設置許多外交接待館驛,接待各國使節。遼國在都亭驛,西夏在都亭西驛,高麗在梁門外安州巷同文館,回鶻、于闐在禮賓院,三佛齊、真臘、大理、大食等國家在瞻雲館或懷遠驛。[案:維基百科此處引用《中國大百科全書》,可與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對照。]


李誡(?-1110年2月23日)(出生年月不詳,大約在1060年-1065年左右):著名建築師,「主持營建較大建築有五王邸、辟雍、尚書省、龍德宮、棣華宅、朱雀門、景龍門、九成殿、開封府廨、太廟及欽慈太后佛寺」,這裡數個建物曾出現在《東京夢華錄》中。

瓦舍是重要的庶民遊樂場所,內有勾欄,專供大眾娛樂。東京的瓦舍見於《東京夢華錄》的就有十座。臨安的瓦舍見於《武林舊事》的有廿三座。瓦舍的演出內容呈現商業化、專業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新趨勢。演出的內容主要包括說唱、戲劇、雜技和武術等。其形式多樣,深受大眾的好評


討論:
1. 宋徽宗愛逛青樓,史書記載為何?我是對維基採用【青樓】一詞有疑問。
2. #只做到宋朝,還有下列的地方的資料得cope 進來。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北宋東京遺址
《維基百科/開封市
《維基百科/汴梁

《》『』「」【】

Monday, September 19, 2011

勾欄瓦肆,順便提及教坊

[2011.09.19] 正在讀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不經意的讀到維基百科開封條裡一個詞:「勾欄瓦肆」。

一、【勾欄】
1. 欄杆。《漢典》
  • [唐] 張鷟《朝野僉載/卷五》:「趙州石橋甚工,磨礲密緻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雲,長虹飲澗,上有勾欄,皆石也。」《漢典》
  • [清] 袁枚《隨園詩話/卷十五》:「今人動稱【勾欄】為教坊,《甘澤謡》辨云:『漢有顧成廟,設勾欄以扶老人。非教坊也。』教坊之稱,始於明皇,因女伎不可隸太常,故別立教坊。」《漢典》
2. 「宋﹑元時代的劇場或賣藝場所。」《教編》
「宋元時雜劇和各種伎藝演出的場所。」「勾欄內有戲台、戲房 (後台)、神樓、腰棚 (看席)等。有的亦以【棚】為名。」《漢典》
  • [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東角樓街巷》:「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漢典》
  • [元] 無名氏《藍采和/第一折》:「俺先去勾欄裡收拾去,開了這勾欄棚門,看有甚麼人來。」《漢典》
  • [明] 陶宗儀《輟耕錄/卷24/勾闌壓》:「至元壬寅夏,松江府前勾欄鄰居顧百一者,一夕,夢攝入城隍廟中,同被攝者約四十餘人,一皆責狀畫字。時有沈氏子,以搏銀為業,亦夢與顧同,郁郁不樂,家人無以紆之。勸入勾欄觀排戲,獨顧以宵夢匪貞,不敢出門。有女官奴習嘔唱,每聞勾欄鼓鳴,則入。是日,入未幾,棚屋拉然有聲。眾驚散。既而無恙,復集焉。不移時,棚阽壓。顧走入抱其女,不謂女已出矣,遂斃於顛木之下,死者凡四十二人,內有一僧人二道士。獨歌兒天生秀全家不損一人。其死者皆碎首折肋,斷筋潰髓。亦有被壓而幸免者,見衣朱紫人指示其出。不得出者,亦曲為遮護云。《漢典》(案:至正是元惠宗的年號,壬寅應為至正22年 (1362),此維基百科之紀年與綴耕錄條目有差訛?)
3. 妓院。《漢典》《教編》
亦作【勾闌】、【构肆】。《教編》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十一/陳雲棲》:「誠以閨閣之身,靦然酬應如勾欄,所不堪耳。」《教編》
  • [元] 無名氏《百花亭/第四折》:「從今後美恩情一似調琴瑟,潑生涯再不窺【构肆】。」《教編》
  • [清] 蒲松齡《聊齋誌異/於中丞》:「盜供:是夜同在勾欄,故與妓女合謀,置金牀上,令抱臥至窩處,始瓜分耳。」《漢典》
  • 洪深《歌女紅牡丹/電影故事》:「陳友祥聞紅牡丹號呼香姐之聲,心亦不忍,詰之興二爺,知被賣入勾欄。」《漢典》

二、【瓦肆】
即瓦市。《漢典》宋、元、明都市中娛樂和買賣雜貨的集中場所。《漢典/瓦市》
  • [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酒樓》:「大抵諸酒肆【瓦市】,不以風雨寒暑,白晝通夜,駢闐如此。」《漢典》
  • [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 崇觀以來,在京瓦肆伎藝: 張廷叟,《孟子書》。主張小唱: 李師師、 徐婆惜、 封宜奴、 孫三四等。”《漢典》
  • [元] 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纔離瓦市,恰出茶房,迅指轉過翠紅鄉。」《漢典》
  • [明] 湯顯祖《牡丹亭/索元》:「俺這一帶舖子都沒有,則瓦市王大姐家歇著番鬼子。」《漢典》


三、【教坊】
1. 
《教編》:
「古時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唐代開始設置,專掌雅樂以外的音樂、舞蹈與百戲等的教習、排練及演出等事務。凡是宮中宴會,都用女樂歌舞表演,故官妓也稱為「教坊」。宋、元、明皆沿設,至清雍正年間始廢。」「亦稱為『伎坊』」。

《漢典》:
古時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舞蹈、百戲的教習、排練、演出等事務。 
[唐]武德後在禁中設內教坊,其官隸屬太常;武則天改稱為「雲韶府」。神龍年間恢復舊稱。玄宗開元二年置內教坊於蓬萊宮側, 洛陽、 長安又各設左右教坊二所,以中官為教坊使,從此不隸屬太常。[案:武德為李淵年號,共八年(618-626),唐太宗以貞觀(626)續之,但維基這個算法似有點問題?一般年號應是宣布後隔年正月開始算?神龍是武則天最後一 個年號,705-707。開元二年:715
宋元兩代亦有教坊; 明代教坊司,隸屬禮部。 
至清雍正時始廢。

  • [南唐] 李煜《破陣子》:「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漢典》
  • [元] 白樸《梧桐雨/第二折》:「囑付你仙音院莫怠慢,道與你教坊司要迭辦,把箇太真妃扶在翠盤間。」《漢典》
  • 《儒林外史/第53回》:「自從太祖皇帝定天下,把那元朝功臣之後都沒入樂籍,有一個教坊司管著他們。」《漢典》
  • [唐] 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教編》
  • [南唐] 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詞:「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教編》
2. 妓院。《教編》《漢典》
  • [清] 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公子道:『我非無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費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教編》《漢典》
  • [元] 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我想這濟南府教坊中人,那一個不是我手下教導過的小妮子?」《漢典》
  • [元] 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折》:「真箇是天香偏出眾,國色獨超羣。可知道教坊為第一,花內牡丹尊。」


討論:
1. 若以文字的使用對稱性來看,「勾欄瓦肆」只是把勾、欄、瓦、肆等四個名詞連結使用,作為類似的建物之統稱。不過似乎漢典裡以之作【勾欄】、【瓦肆】二字連詞來看是粗糙了些。同理的【瓦市】亦是指俚稱【瓦子】及【市】的合稱。

同樣的單一字名詞(或有二字?)在孟元老的書中還有幾個:                  

袁才子已經把勾欄的原意闡述夠清楚了。不過袁枚稱教坊始自唐明皇,這與《漢典》裡的記錄有訛差,應從《漢典》。

2. 中國文人明知技/伎/妓,卻要混合一談,還是說,這些本來就是一個意思的?現代社會對妓字的污名化(?或是只有我的思想被污了??)那麼也就是沒多久之前的人們,看不起剃頭的,...都是其來有自?

3. 因此,這【勾欄瓦肆】是一個由類似的單字名詞,聯屬成為為二字或四字之詞,乃至變原意指他物事。特別是像【勾欄】【教坊】之類的詞。



參考文獻: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條訂本網路版》:簡稱《教編》
《漢典》


《》『』「」【】

Wednesday, September 7, 2011

店名有"行"字

[2011.09.07] 錄[南宋] 吳自牧《夢粱錄/卷13》:團行。內容記錄了諸多當年的行業。

市肆謂之「團行」者,蓋因官府回買而立此名,不以物之大小,皆置為團行,雖醫卜工役,亦有差使,則與當行同也。然雖差役,如官司和雇支給錢米,反勝於民間雇倩工錢,而工役之輩,則歡樂而往也。其中亦有不當行者,如酒行、食飯行,而借此名。有名為「團」者,如城西花團、泥路青果團、後市街柑子團、渾水閘鯗團。又有名為「行」者,如官巷方梳行、銷金行、冠子行、城北魚行、城東蟹行、姜行、菱行、北豬行、侯潮門外南豬行、南土北土門菜行、壩子橋鮮魚行、橫河頭布行、雞鵝行。更有名為「市」者,如炭橋藥市、官巷花市、融和西坊珠子市、修義坊肉市、城北米市。且如桔園亭書房、鹽橋生帛、五間樓泉福糖蜜,及荔枝圓眼湯等物。其他工役之人,或名為「作分」者,如碾玉作、鉆卷作、篦刀作、腰帶作、金銀打鈒作、裹貼作、鋪翠作、裱褙作、裝鑾作、油作、木作、磚瓦作、泥水作、石作、竹作、漆作、釘鉸作、箍桶作、裁縫作、修香澆燭作、打紙作、冥器等作分。又有異名「行」者,如買賣七寶者謂之骨董行、鉆珠子者名曰散兒行、做靴鞋者名雙線行、開浴堂者名香水行。大抵杭城是行都之處,萬物所聚,諸行百市,自和寧門杈子外至觀橋下,無一家不買賣者,行分最多,且言其一二,最是官巷花作,所聚奇異飛鸞走鳳,七寶珠翠,首飾花朵,冠梳及錦繡羅帛,銷金衣箱,描畫領抹,極其工巧,前所罕有者悉皆有之。更有兒童戲耍物件,亦有上行之所,每日街市,不知貨幾扌詹也。

骨董

[2011.09.07] 幾則關於【骨董】:


1. 查看[明] 鎦績《霏雪錄》見書中一句:
骨董乃方言,初無定字,東坡嘗作《骨董羮》用此二字。晦菴先生語類只作【汩董】。

2. [清] 杭世駿《訂訛類編》:○骨董
又雲。今賣雜玩寶貨肆曰骨董鋪。仇池筆記陸道士詩。投醪骨董羹。羅浮穎老取飲食雜烹之。名曰骨董羹。俗訛為古董。
 (1) 又云指的前文中的天祿識餘。不知是書名為天祿識餘,或指天祿告我之意?

3. [北宋] 蘇軾 《書陸道士詩
江南人好作盤遊飯,脯膾炙無不有,然皆埋之飯中。故里諺云:「撅得窖子。」羅浮穎老取凡飲食雜烹之,名谷董羹,坐客皆稱善。詩人陸道士,遂出一聯句云:「投醪董羹鍋裹,撅窖盤遊飯碗中。」東坡大喜,乃為錄之,以付江秀才收,為異時一笑。吳子野云:「此羹可以澆佛。」翟夫子無言,但咽唾而已。丙子十二月八日。

Monday, September 5, 2011

雙連

[2011.09.05] 據說雙連是因為有鐵路、船運,故稱為雙連。有待查證。不知是電視上看來還是NBA或是誰說的~~

Tuesday, August 30, 2011

荼蘼-1 花名

[2011.08.30] 荼蘼有幾種不同的寫法,不出草字頭與酉字邊。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植物,其特徵在於花為重瓣,由於此一特色,它被文人用於稱重釀的酒。

==生物學==
以植物而言,可以參見維基百科這個條目【荼蘼 
學名:Rubus rosifolius var. coronarius,重瓣空心泡,應是從昆明植物所的資料庫(?)

==名稱==
共有三種(或許更多)的不同寫法:都是在蘼字上變化:或從艸-麻-非、艸-麻-米、艸-麻-米、麻-非、麻-米、麻-米。無從分辨1). 是否有草字頭(艸),或者2). 靡字下從非、米、糸?
【荼蘼】:荼糜
【酴醿】

==年代/朝代==
所能找到最早使用朝代是:唐代

==出自佛經?==
查(以古溝搜尋)荼蘼與佛經的關係讓人有點火大,都扯到彼岸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都概以古梵文佛經帶過,除了維基的彼岸花略有引證外~~所指為曼沙珠華,即赤團花,紅花石蒜。


==其他==

國立鳳山高級中學 (維基百科):前庭育樂亭花圃;中庭左右兩區花圃,有荼蘼花架與鯉魚噴水池







討論:1. 學名何由而來?早在百年前的松村任三便是採用這個學名。再整理他採用其他不同俗名。
2. 在上述的字的採用不同,可能的原因除了可能習慣認知不同,還有就是印書的人未予以分辨。或者根本這幾個字就是異體?這些說法OK,但由於我手頭無善本可資參酌,皆當作可用。

《》『』「」【】

Sunday, August 28, 2011

颱風的語源

[2011.08.28] 一個強颱,南瑪都 (Nanmadol,見維基百科),原本是要查其名稱來源,卻看到氣象局的常識裡的說法:
至於颱風這個名詞的來源,一般都說是從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但據考證,可能是從台語「風篩」演變而來,因「台語篩同台加風作颱」,至今台語稱颱風為風颱,所以此一說法頗為可信。但無論「大風」也好,「風篩」也好,總之颱風就是在熱帶海洋上發生的一種非常猛烈的風暴。
(台灣中央氣象局氣象常識【12. 颱風?內文)

討論:
1. 由於是推廣性的科普網頁,沒有註明說法出處是可以原諒。對於是廣東話【大風】或台語【風篩】我沒有意見,有意見的是,在陳述說法之後加了一句完全空穴來風式的『此一說法頗為可信』,一副台灣中心論者的態勢。
2. 不管是廣東話或是說台語,都需要文獻驗證。
3. 單純初步的判斷上,對台語說颱=篩的說法我是保留的,不是很懂一種天象與篩如何發生連結?而中央氣象局的「台語篩同台加風作颱」更是粗糙至極的連結。印象中,舊方志裡,台字應有被用過(?),由台字延伸還較能接受。不過這還是不能探到此名的來源。
4. 若說是"篩",是台語,這是很值得商榷的,只要查查福建閩南的方志文獻或會有所得。




Saturday, August 27, 2011

荼蘼-0

[2011.08.27] 一句問話裡,我爾竟不識這個辭,【荼蘼】。
[2011.08.30] 一查就是三天。決定先用自己的方式來寫這個很麻煩旳詞。先作一結論,等續篇完再補上連結。
[2011.11.27] 算一個開場白,不懂這個詞。終於,查找了,幾個月之後才回到原點,沒有耐性聽好這首歌。幾個人,結果還是王菲最好聽,最對味。可能算得上是老歌了吧,把U2B上的演唱會版貼在這裡,不知這支MV可以放多久~~值得注意的是,至少,MV或演唱會的用字是【荼蘼】,雖然官方版的MV或卡拉OK版作【荼{艹上糜下}】。






查了字典[1],「植物名。薔薇科懸鉤子屬,落葉小灌木。葉為羽狀複葉,柄上多刺,夏初開黃白色重瓣花。亦稱為『酴醾』。」

再查
網路

============
結論:
1. 植物名
2. 酒名:更精準地說應是一種酒的製程,然後再回來變成酒名,意思是重蒸重釀的酒。(不知這個重蒸重釀是否準確?)。
3. 說是語源來自梵語,但網路上似乎資料不多。

============
附錄,王菲【開到荼蘼】的歌詞:就全首讀來,似是在說,在最頂點,最燦爛時,卻是要面臨一切終結或開始褪色,當下的一個懷疑與不確定性。

作詞:林夕
作曲:C. Y. Kong (香港歌壇的創作名人江志仁)

*每隻螞蟻 都有眼睛鼻子 牠美不美麗 偏差有沒有一毫釐 有何關係
每一個人 傷心了就哭泣 餓了就要吃 相差大不過天地 有何刺激

#有太多太多魔力 太少道理 太多太多遊戲 只是為了好奇
還有什麼值得 歇斯底里 對什麼東西 死心塌地
一個一個偶像 都不外如此 沉迷過的偶像 一個個消失
誰曾傷天害理 誰又是上帝 我們在等待 什麼奇蹟
最後剩下自己 捨不得挑剔 最後對著自己 也不大看的起
誰給我全世界 我都會懷疑 心花怒放 卻開到荼蘼

轉載來自 ※Mojim.com 魔鏡歌詞網
Repeat *,#

△一個一個一個人 誰比誰美麗
一個一個一個人 誰比誰甜蜜
一個一個一個人 誰比誰容易 又有什麼了不起

Repeat △

每隻螞蟻 和誰擦身而過 都那麼整齊 有何關係
每一個人 碰見所愛的人 都心有餘悸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cached 2011.08.27

《》『』「」【】

Tuesday, August 23, 2011

牛丼與丼

[2011.08.24] 原來以前不夠方便,不能事事求得一個真象。弟的一句話,才查得:

 【丼】:即井的原字。
《說文(大徐本)》:八家一井,象構形,[缶]之象也。(韓:《說文》井垣也)
《說文(段注本)》:古者伯益初作井。段注:出《世本》。
《維基百科/【牛丼】》:音『ぎゅうどん』(Gyūdon),因此【丼】唸作【ㄉㄨㄥˋ】

結論:
1. 原來此字在中文裡根本"只"是井字的原字。至於日文裡的丼字的原意再查了。
2. 十數年前,剛開的吉野家,賣的牛丼飯,第一次點時問櫃員,他告訴我念 【ㄉㄨㄥˋ】,因此在中文字典裡找不到是很正常的,純是跟著日本人唸而已。

《》『』「」【】


Monday, August 8, 2011

烏來的聚落/部落

[2011.08.08] 8月1日的加九寮步道之行,讓人感受到,原來烏來是個研究地名很好的地方,尤其是原住民在因應政府政策上,有幾個特色:

1. 歷史上,烏來與漢人的關係處在一個很特別狀況,一方面與漢人關係相較於其他地區,其交流歷史可溯及清朝之前。

2. 歷來的研究,由於方便度與地緣關係,烏來的研究是比較多的。

3. 烏來的部落與民族學在百年來,因為屬於山地的關係,其部落雖然受到漢人的衝擊大,但仍保有了相當的原始性,特別是部落的位置,雖然歷經日本人的強迫遷徒,至少多少有歷史記錄可循。

為此這裡要整理的是整個烏來的原住民村落、民族的outline。



1. 泰雅族
2. 屈尺番:日治時代對烏來地區原住民的稱呼。本區的原住民自稱【mstranan】。【tranan】是【kita raral】 的轉音,【kita】意義是「看」,【raral】意即「從前」或「以前」。該部族頭目(yawi puna)認為他們是從【pinsbkan】(發祥地)遷居至此,見該地土地肥沃且溪流中魚多,山林野獸多,是適於子孫久居之地,遂遷居此地[arthur: 此說與烏來鄉志同,文獻來源?]。

約二百多年前,他們在此建立部落,其遷徒路徑:南投=>松嶺=>大甲溪=>沙卡旁【sakbo】=>四季=>控溪=>大甲溪上源=>拉拉山(桃園縣復興鄉巴陵)=>南勢溪流域。

屈尺群為泰雅族分佈最北的地域,位居台北縣烏來鄉境內,為新店溪支流的南勢溪兩岸的部族,當時僅由四部落組成。(以上主要改寫自羅恩加屈尺番《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擷取於2011-08-08。)

這裡所指當時四個部落[《烏來鄉志99年版》(2010)依《臺灣蕃族志》]分別為:
烏來社 (Ulay)、拉卡社 (Laga)、那哮社 (Lahau)、李茂岸社 (Limogan)。


3. 旁斯博干 (Pinsbukan):烏來鄉志作賓斯博干,還有數個不同的variants,似乎還是以官方學術出版品《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版》(教育部、原民會)為準。 提到這個地名
的還有起源地神話,記述3則分別為泰雅三分支的祖先起源。
seqoleq群:
Sodeq群:
澤敖列群:



參考文獻:
* 文崇一、蕭新煌,1997(再版)。《烏來鄉志》(台灣方志網)。臺北縣烏來鄉:北縣烏來鄉公所。
* 許家華,劉芝芳(編輯),2010。《烏來鄉志》,修訂第一版(台灣方志網)。臺北縣烏來鄉:北縣烏來鄉公所。ISBN 978-986-02-4504-2。
*《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版








Monday, July 25, 2011

一些英文

[2011.07.25] 網路上流傳的英文,不能直譯,在此列出,其中有些可能需要更深一層去瞭解。應該是來自大陸某些人學習時的筆記之類的,不過在台灣被傳來傳去。以英文能力來說實在滿無聊的~~不過反正學語跟玩遊戲一樣,未嘗不可~~

有些英文,不要望文生義

Sporting house 妓院(不是“體育室”)

Busboy 餐館勤雜工(不是“公汽售票員”)

Busybody 愛管閒事的人(不是“大忙人”) (busy的原意?)

Dry goods (美)紡織品;(英)穀物(不是“乾貨”)

Heartman 換心人(不是“有心人”)(這種類型的辭應該很多?)

Mad doctor 精神病科醫生(不是“發瘋的醫生”) (?)

Blind date (由第三者安排的)男女初次會面(並非“盲目約會”或“瞎約會”)

Personal remark 人身攻擊(不是“個人評論”)

Sweet water 淡水(不是“糖水”或“甜水”)(?原因?)

Confidence man 騙子(不是“信得過的人”)

Criminal lawyer 刑事律師(不是“犯罪的律師”)

Service station 加油站(不是“服務站”)

Rest room 廁所(不是“休息室”)

Dressing room 化粧室(不是“試衣室”或“更衣室”)

Horse sense 常識(不是“馬的感覺”)(查古溝字典"常識":general sense; common sense; mother wit; practical wisdom,而這個"馬識"是口語上的,且有指粗淺的意思)


Capital idea 好主意(不是“資本主義思想”)(?)

Familiar talk 庸俗的交談(不是“熟悉的談話”)

Black stranger 完全陌生的人(不是“陌生的黑人”)

White man 忠實可靠的人(不是“皮膚白的人”)

Yellow book 黃皮書(法國政府報告書,以黃紙為封)(不是“黃色書籍”)

Red tape 官僚習氣(不是“紅色帶子”)

Blue stocking 女學者、女才子(不是“藍色長統襪”)(所謂藍領白領是否是類似的來源?)

Chinese dragon 麒麟(不是“中國龍”)

English disease 軟骨病(不是“英國病”)

Indian summer 愉快寧靜的晚年(不是“印度的夏日”)(日文裡有"南蠻"一詞,特指印度?)

Greek gift 害人的禮品(不是“希臘禮物”)

Spanish athlete 吹牛的人(不是“西班牙運動員”)

French chalk 滑石粉(不是“法國粉筆”)

Pull one's leg 開玩笑(不是“拉後腿”)

An apple of love 番茄(不是“愛情之果”)??

Handwriting on the wall 不祥之兆(不是“大字報”)

Have a fit 勃然大怒(不是“試穿”)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令人毛骨悚然—恐懼(不是“令人髮指——氣憤”)

Think a great deal of oneself 高看或看重自己(不是“為自己想得很多”)

Pull up one's socks 鼓起勇氣(不是“提上襪子”)

What a shame! 多可惜!真遺憾!(不是“多可恥”)

You don't say! 是嗎!(不是“你別說”)

You can say that again! 說得好!(不是“你可以再說一遍”)

People will be long forgetting her. 人們在很長時間內會記住她的。(不是“人們會永遠忘記她”)


原 list 更長,不過我只留下我有興趣的,該找該解的。

Tuesday, July 19, 2011

孟仁草

[2011.07.19]  是怎麼發現這個問題的?整理照片~~然後二個小時過去了,沒有答案~~
問題是:孟仁草為什麼叫做孟仁草?

楊再義,植物名彙:
Chloris barbata Sw.
異名:
Andropogon barbatum L.
Chloris infliata Link.

日文:むらちきひげしば(むらちき紫-ひげ髭-しば經常)

英文:Peacock Plume Grass

普遍有人稱之為紅拂草(來源?)

本屬台灣有4種,資料源自於許建昌1971年,1979、2000年的台灣植物誌皆沿用。

Friday, July 15, 2011

森氏櫟

[2011.07.15] 留在電腦裡的記錄,是一則新聞,摘要如:

1.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28日電):阿里山小火車翻覆,造成5人死亡、109人受傷慘劇,事後,嘉義林管處直指是「青剛櫟」枝幹撕裂倒伏,擊中小火車所致;但林業專家今天到現場會勘,確定是「森氏櫟」惹禍。(工作站人員認為是「楠木」。)
2. 嘉義林管處長楊宏志昨晚(20110427)召開記者會時,斬釘截鐵的說,引發小火車翻覆的是「青剛櫟」,不是「楠木」,並說青剛櫟是防火樹種,材質堅硬,這棵青剛櫟不是枯木,而是活生生的「生立木」
3. 林業專家(文中亦作林業學者)表示,森氏櫟是台灣特有樹種,屬於殼斗科大喬木,學名「赤椆」,也稱「赤柯」、「校欑」,台語俗稱「九木堅仔」,是一種質地堅硬的喬木。
4. 王全成 (嘉義地檢署主任檢察官) 引述專家的觀察指出,這棵「森氏櫟」約有100多年樹齡,森氏櫟有個特色,就是容易從枝幹接縫處硬化腐朽,雖然內部開始腐朽,但樹皮仍如常,因此從樹皮表面,無法看出內部是否腐朽。

這裡標出的是鑑定樹種的人,或含其職稱。記者最後以「嘉義林管處不願具名員工表示,原來引發小火車翻覆的元凶是「森氏櫟」,而非「青剛櫟」,對於「青剛櫟」背了一天的黑鍋,上至農委會,下到林務局及嘉義林管處,竟然無人發現,實在有點不可思議。」作結。

結論:
1. 鑑定錯誤似乎是個常態,但說對說錯的都是外人:記者(援不具名員工說)、不願具名嘉義林管處員工。誰來鑑定?最後只能依林業學者專家來拍板定論。
2. 文中二處大錯(較說是森氏櫟或青剛櫟更為重要的錯),「這株樹的學名決不可能是赤椆」及「九木堅仔」應作「九樫仔」。
3. 比起學者專家,我只能算是半吊子,我不會認森氏櫟-青剛櫟,不懂等殼斗科植物,聽來的不完整,學到的不道地......
4. 這篇文章似乎在網路找不到了,要怎麼保留原文?

Tuesday, May 3, 2011

小黃瓜沒有台語名稱

[2011.05.03] 農曆過年前有想要查幾個植物的名稱,在稍早或是稍後發現沒有台語名稱的植物(蔬果),【小黃瓜】是其中之一,台灣不產不常見的不計,【草莓】亦在名單之中。




小黃瓜在與許毓純的溝通裡,她說她外公稱之為【花瓜】(台),但是我是採保留,等我弄清楚了【花瓜】(國),再來看看小黃瓜與這個名字的關係。

Thursday, April 28, 2011

植物名二則

[2011.04.28] 這是這個月在screenFaurie標本及蕨類名錄時發現的:
TAI:20110427館號     023281抱鱗宿柱薹,名稱是直譯?形態?誰命名的?

擬虎尾蒿蕨Ctenopteris merrittii是地名還是形態詞?

擬芨瓦葦?有芨瓦葦這種植物嗎?芨是何義?

Tuesday, April 12, 2011

曆與歷

[2011.04.12] 開始覺得即便是個小小的議題也不容忽視,所以留一筆:

曆與歷原來在《說文解字》裡都列出來了,而且《大徐本》更說了曆這個字 「史記通用歷」,二千年前的文人們便已混用了經歷與曆象之字~~
以《說文》之解:二者皆音「郎擊切」
曆:「曆象也,从日厤聲」,但段注本似乎未列此字??
歷:「過也,从止厤聲」,且隸辨裡說了,厤字為古歷字...





《》『』「」【】

Saturday, March 19, 2011

莖 的唸法

[2011.03.14] 莖這個字,許多人都唸成四聲"徑",如《漢典》裡的注音,但又奇怪的,在簡體版本裡的注音卻又與台灣教育部辭典注音一致,皆為一聲(平聲)。或者這是兩岸對於標準的認知不同。我仍是會把莖唸為平聲(一聲)。

[2011.03.20] 重新整理版面。


【莖】:
ㄐㄧㄥˋ:《漢典/莖》

ㄐㄧㄥ:《漢典/茎》、《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


《說文解字》大徐本

枝柱也。从艸巠聲。戶耕切。
(據[1]《漢典/莖》: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2]《異體字字典》)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艸木榦也。依玉篇所引。此言艸而兼言木。今本作枝柱。考字林作枝主。謂爲衆枝之主也。葢或用字林改說文。而主又譌柱。从艸。巠聲。戸耕切。十一部。
(據[1]《漢典/莖》:段玉裁《說文解字注》;[2]《異體字字典》)




【討論】
1. 段玉裁已說明了,今本(其時)的《大徐本說文解字》可能是採用《字林》,而段玉裁則採用了《玉篇》所引的「草木榦也」(《異體字字典》)

2. 但古音裡多注如:戶耕切,反而與今日的jing音不同,值得注意。是否與古地名井陘一樣,在今音會作"形"音?類似的例子極多,或者需要另再查。


refereces:
《漢典/莖(繁體)》http://www.zdic.net/zd/zi/ZdicE8Zdic8EZdic96.htm
《漢典/茎(簡體)》http://www.zdic.net/zd/zi/ZdicE8Zdic8CZdic8E.htm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玉篇》
《字林》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說文解字》清代陳昌治刻本--(內容為大徐本)



《》『』「」【】

Monday, February 21, 2011

《白虎通》:明器

[2011.02.21]


《白虎通/卷七/三教》 [東漢]班固

夏后氏用明器,殷人用祭器,周人兼用之何?

謂曰:夏后氏教以忠,故先明器,以奪孝子之心也。殷教以敬,故先祭器,敬之至也。周人教以文,故兼用之,周人意至文也。

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為也。」故有死道焉,以奪孝子之心也;有生道焉,使人勿倍也。故竹器不成用,木器不成斫,瓦器不成沫,琴瑟張而不平,竽笙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虡縣,示備物而不可用也。

孔子曰:「為明器者善,為俑者不仁。塗車羞靈,自古有之。言今古皆然也。」

《閱微草堂筆記》:明器二則

[2011.02.21] 下面是二則有關明器,還包括了紀曉嵐對明器的想法及評論:


閱微草堂筆記/卷5

明器,古之葬禮也,後世復造紙車紙馬。孟雲卿《古輓歌》曰:「冥冥何所須,盡我生人意。」蓋姑以緩慟云爾。然長兒汝佶病革時,其女為焚一紙馬,汝佶絕而復甦曰:「吾魂出門,茫茫然不知所向。遇老僕王連升牽一馬來,送我歸。恨其足跛,頗顛簸不適。」焚馬之奴泣然曰:「是奴罪也。舉火時實誤折其足。」又六從舅母常氏,彌留時喃喃自語曰:「適往看新宅頗佳,但東壁損壞,可奈何?」侍疾者往視其棺,果左側朽,穿一小孔,匠與督工者尚均未覺也。



閱微草堂筆記/卷16

曲江又言,濟南有貴公子,妾與妻相繼歿。一日,獨坐荷亭,似睡非睡,恍惚若見其亡姬。素所憐愛,即亦不畏,問:「何以能返?」曰:「鬼有地界,土神禁不許闌入。今日明日,值娘子誦經期,連放燄口,得來領法食也。」問:「娘子來否?」曰:「娘子獄事未竟,安得自來?」問:「施食無益於亡者,作燄口何益?」曰:「天心仁愛,佛法慈悲,賑人者佛天喜,賑鬼者佛天亦喜。是為亡者資冥福,非為其自來食也。」問:「泉下況味何似?」曰:「墮女身者妾夙業,充下陳者君夙緣。業緣俱滿,靜待轉輪,亦無大苦樂。但乏一小婢供驅使,君能為焚一偶人乎?」懵騰而醒。姑信其有,為作偶人焚之。次夕見夢,則一小婢相隨矣。

夫束芻縛竹,剪紙裂繒,假合成質,何亦通靈?蓋精氣摶結,萬物成形;形不虛立,秉氣含精。雖久而腐朽,猶蜎蠕以化,芝菌以蒸。故人之精氣未散者為鬼,布帛之精氣,鬼之衣服亦如生。其於物也,既有其質,精氣斯凝,以質為範,象肖以成。火化其渣滓,不化其菁英,故體為灰燼,而神聚幽冥。如人殂謝,魄降而魂升。夏作明器,殷周相承,聖人所以知鬼神之情也。若夫金釭、春條,未閟佳城,殯宮闃寂,彳亍夜行,投畀炎火,微聞咿嚶。是則衰氣所召,妖以人興,抑或他物之所憑矣(有樊媼者,在東光見有是事)。




討論:

1. 這則還包括了一些喪事裡的細節:方位,陰厝的東側為左側,即是指頭所措處為北;而製棺者有工及督工,且人在彌留時,其魂魄(?)即會前往蒞視。
2. 二則的明器皆是指後世(清季初)的紙車紙馬等類的紙紮器物。這與其他所指的例如列於墓外的東西不同?




文獻:
閱微草堂筆記》維基文庫。




Thursday, February 17, 2011

柳宗元《辯列子》與維基對《列子》的介紹:

[2011.02.17] 這則就算是《列子》的基本資料吧


柳宗元《辯列子》
《柳河东集》卷四
劉向古稱博極群書,然其錄《列子》,獨曰鄭穆公時人。穆公在孔子前幾百歲,《列子》書言鄭國,皆云子產、鄧析,不知向何以言之如此?《史記》鄭繻公二十四年,楚悼王四年,圍鄭,鄭殺其相駟子陽。子陽正與列子同時。是歲,周安王四年,秦惠公、韓烈侯、趙武侯二年,魏文侯二十七年,燕釐公五年,齊康公七年,宋悼公六年,魯穆公十年。不知向言魯穆公時逐誤為鄭耶?不然,何乖錯至如是?其後張湛徒知怪《列子》書言穆公後事,亦不能推知其時。然其書亦多遭增竄,非其實

要之,莊周為放依其辭,其稱夏棘、徂公、紀渻子、季威等,皆出《列子》,不可盡紀。雖不概於孔子道,然其虛泊寥闊,居亂世,遠於利,禍不得逮於身,而其心不窮。《易》之「遁世無悶」者,其近是歟?予故取焉。

文辭類《莊子》而尤質厚,少為作,好文者可廢耶?其《楊朱》《力命》疑其楊子書。其言魏牟、孔穿皆出列子後,不可信。然觀其辭,亦足通知古之多異術也,讀焉者慎取之而已矣。


討論:
1. 柳宗元提出這是偽書的幾個理由:年代的錯亂,從而疑遭增竄,據此認為其取讀要慎重。
2. 取讀要慎重乃因為「文辭類《莊子》而尤質厚,少為作,好文者可廢耶?」,另一個理由是「觀其辭,亦足通知古之多異術」,柳宗元並稱讚其書的內容接近《易經》裡所說的「遁世無悶」的境界,是故他基本上是推崇這部書的。


==========================
一般人認為《列子》的原著在西漢以後便已散失,唐代柳宗元已經懷疑此書的來源,姚际恒《古今伪书考》首先认定《列子》是伪书,現存的《列子》已經不是原著,而是晉人湊雜道家的思想而寫成的。

詳見《維基百科/列子》條。

《列子/楊朱》:明器

[2011.02.17]

《列子/楊朱》

楊朱曰:「古語有之:『生相憐,死相捐。』此語至矣。相憐之道,非唯情也;勤能使逸,飢能使飽,寒能使溫,窮能使達也。相捐之道,非不相哀也;不含珠玉,不服文錦,不陳犧牲,不設明器也。



柳宗元《辯列子》









《》『』「」【】

屈尺

[2011.02.17] 下列是今天和楊綉玉學姐討論時,發現三年前的一個作為,才發現我未曾著錄於任何地方,在此找出當時留言,並放在這裡聊備參考。

由於當年在查的資料都是網路資料,新店市公所的資似乎在2010年發現已不見了,再者,曾再去過屈尺,那家餐廳"3Q"似已搬家~~

=============================================================
關於屈尺:
1. 名稱來源,猜測應是平埔族或泰雅族語。其義不明。但應非據稱的曲尺之轉,除非有明確的證據,說新店溪在此處繞個大灣而得名的可能性極小。
2. 主要證據來自Hancock的遊記裡稱他來到稱Kochu的小村,明顯的證據是屈尺山下的村子頂有廟,這是現今的祖師廟。屈尺山種茶有其合理性(Hancock說到茶園是多人被獵人頭之處)。
3. 還要找的可能有下列幾點:屈尺的對外交通現在主要是北宜公路,在古時候是否主要靠小船?與烏來附近泰雅族人的關係如何?烏來附近的獵人頭是否會到達這裡?在深坑鄉志中探討阿柔名稱時,似乎獵人頭曾發生北至深坑、汐止等地?


=================================================================
學姐:
我找出了當年的說法,但純是說說而已,還需要一些證據
http://blog.yam.com/ken8286/article/8769206

第16、17則回應。內容我拷出如下,其中關於Kucho(出草)的說法純只是巧合,與屈尺的由來無涉。三年多了,卻也沒有更多的進展:

(arthur 於 2007-12-02 01:52:34 留言)
屈尺的名子已經困擾我很久了,
有沒有人可以用英文拼出日名或是泰雅語?屈尺=Kussaku。
如此或許証實小想與Miss Penny的說法了。

我在找屈尺,或許不是屈尺,可是越看越像屈尺....哈,說得太玄了。摘錄1882年,Hancock(英)的一次新店遊記,也請板主看一下是否與您的新家鄉吻合。

Hancock, A. "A visit to the savages of Formosa." Good Words for 1885. Pp. 373-379.
台灣原住民訪記[1]
A. 韓考克,中國海關
.......在一八八二年的二月十日,我從淡水出發,前往在上游十哩遠的艋舺,在那裡我可以買到一些可能的最佳見面禮。從艋舺,朝南經過平原直至新店接近山區為止。這裡的風景很漂亮,沿河而上的數百碼,有條山泉嘩嘩流入河裡,快速而平緩地流過凸出山岩下的村落之前方;這個山岩的形狀就類似教堂的拱壁,向下延伸,沒入五十呎深的碧水之中。距此山岩更遠的地方,由山丘側邊懸林形成的樹冠間,散佈著一些布滿竹林的幽谷。

我們橫渡急湍,跋涉過佈滿石頭的河岸地,這塊石地有一半湮沒在濤濤洪水之中。之後我們再次渡河,並登上五百呎高、完全闢成茶園的山丘,進入一個半圓形的小谷,進入屈尺村落。........

請留意,如果真的是我認為的屈尺的話,當時這位韓先生稱此地為"KOCHU",聊備供參考。
明天我正要去一趟,謝謝板主的豐富資訊。



17. arthur 於 2007-12-03 08:13:13 留言
我在12月2日真的就到了屈尺,這個魂縈夢繫的陌生地點,所經途徑也許再另文撰之。要說的是,在水月湖及濛濛谷之間的湖畔,遇到4位釣客,是泰雅族人,問到同樣的問題,他們是不解地猜,說KUCHO就是台語的發音,有點類似出草chutsau(泰雅族語同台語,但意思應為出獵人頭)。

上文好像沒說到到在2日的凌晨,我查新店的文獻會(?對不起各位啦,有個在講新店市誌的地方全名再查)在150年前即有屈尺之名,我傾向於此名是泰雅族語或是平埔族語。在日本人遷走屯居此處泰雅族人到烏來之前,這個地方應是山地平地的交界,例如屈尺就比較多平埔族(有地權,佃租給漢人),而對岸廣興就主要是山地人。


到屈尺的中餐在派出所後的3Q,極力推薦:樹子豆腐。其實憑心而論,在山野間,以品質好過台北街頭的攤子,價錢卻極公道,幾道主菜100元,比所謂熱炒100還好吃。板主多交觀一下,不過營業時極有限,請自斟酌吧。

Monday, January 24, 2011

原來蕪菁就是大頭菜

[2011.01.24] 阿倖在臉書貼上了花椰菜(照習慣應該書作花仔菜吧~~)的兩個品種,薰衣草紫及油菜黃二種顏色的花椰菜,而照片角出現的是肥美水嫩的大頭菜。我似乎已喝了一週的結頭菜湯了說,這兩年的大頭菜趕上差不多有十年的蘿蔔,其口感水嫩清甜,好吃極了~~
由於阿倖小姐問了,大頭菜就是蕪菁嗎?就有閱下列的經過。


標題:[蕪菁]
學名:Brassica rapa L.
十字花科蕓薹屬

中名:蕪菁/芜菁、大頭菜、诸葛菜、蔓菁、圆菜头;葑、蕪菁、蔓菁、菁、須、須從、風蓯、芴菁、蕦、芥蕘、芥葑、蕘、九英松、蘴、蕪精、諸葛菜、馬王菜、沙吉木兒、雞毛菜、冥菁、九英蔓菁
英名:
其他俗名:


《維基百科/芜菁》
芜菁原产欧洲,最早的种植是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时期,东地中海沿岸,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大约在西汉武帝时期,由张骞带传入中国。(《本草纲目》自“西番吐谷浑”)
《詩經國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古代將葑亦泛指芥菜、菘菜等

東漢《四民月令》:「四月收蕪菁及芥」始不混稱

《禮坊記註》:「葑,蔓菁也,陳宋之間謂之葑。」

Brassica 是甘藍原名,此是蕓薹屬名;rapa意指形似蘿蔔


問題:
1. 又是張騫打混仗,他到底有沒有從吐谷渾引進蕪菁?
2. 高明乾的敍述也是語焉不詳,說東漢始分清蕪菁與芥,那麼葑與芥在東漢以前是什麼關係?
3. 我需要有更清楚的印象,這些在中國漢以前的蔬菜。甘藍也進來了,當然不能漏掉蘿蔔~~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芜菁》
高明乾編,2006。《植物古漢名圖考》,第351頁。河南:大象出版社。(葑)





《》『』「」【】

①②③④⑤

Saturday, January 22, 2011

Template for records/以植名考為標簽的模版

[2010.07.30] 從2010.07.21 來的一個想法,現先訂一個格式讓我以後可以follow,有個好處,把這裡的東西可以整理到其他頁面裡。



[日期] 標簽:植名考


標題:[植物名]
學名:[科]
[屬]
[種]
中名:
英名:
其他俗名:
問題:
參考資料:

Saturday, January 8, 2011

蓮霧的名稱來由:旁及蒲桃、麻六甲蒲桃

[2011.01.09] 潘富俊的《福爾摩沙植物記》(122頁)詳細說明了這種植物目前定名為「蓮霧」的名稱衍變。摘要於後。
[2009.10.24] 查一下潘富俊的書,其說法。1. 早期的方志書籍;2. 日人整理;3. 楊再義。
[蓮霧]
學名:

Syzygium samarangense (Blume) Merr. & L.M. Perry 
(Basionym: Myrtus samarangensis Blume; syn.: Eugenia javanica Lam.)
[桃金孃科] [赤楠屬]

中名:輦霧、爪哇蒲桃、大蒲桃、染霧、軟霧、剪霧、南無、菩提果、洋蒲桃、蒲桃;蓮霧 (Lian-bu)、軟霧 (Loan-bu)
英名:Wax jambo, Wax apple
日名:れんぶ、おおふともも
原產:馬來西亞

[蒲桃]
學名:
Syzygium jambas (L.) Alston[桃金孃科] [赤楠屬]

中名:水葡桃、南蕉;香果(Hiong-ko)、風鼔(Hong-ko)
英名:rose apple
日名:ふともも
原產:熱帶亞洲

其他種類:
1. 肯氏蒲桃 (Syzygium cumini (L.) Skeels):蓳寶蓮,Jambolan / Jambolan plum / Jambul;原產印度、澳洲、馬來西亞維基百科介紹


2. 馬來蒲桃 (Syzygium malaccense (L.) Merr. & L.M. Perry):Malaysian eugenia;まらいふともも。原產馬來西亞。學名種小名為地名:麻六甲,TAI標本館標本中名作「麻六甲蒲桃」。

3. 植物園曾收有產於澳洲的 Syzygium grande (Wight) Walp.,楊再義稱作「大蒲桃」者,雖然與蓮霧別名相同,但此乃依其學名而直譯,可以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福爾摩沙植物記》摘要=======================================
1. 荷蘭人於據台時,自馬來半島、爪哇等地引入。其名稱為馬來半島土名Liem-bu [來源請求?]
2. 康熙年間 (ca. 1685年) 纂修的《臺灣府志》未見載錄。同治年間 (ca. 1871) 的《福建通志臺灣府》登錄為台灣物產。最初僅在安平一帶被栽植於庭園中,並未作為果樹。
3. 歷來名稱多從其土名音譯,直至現代才定名為「蓮霧」。其用過的別名有:
染霧、軟霧、剪霧、輦霧、南無、菩提果、爪哇蒲桃、蒲桃、洋蒲桃。
4. 以屬名命名的優先性,應命名為蒲桃洋蒲桃。中國大陸稱之為爪哇蒲桃



==討論==
1. 地區性的土名要如何獲取資訊 (我如何得知馬來土人叫蓮霧?)?這似乎還涉及到了一些似乎未見探討的民族習性,就是出海帶回物產。台灣有許多原住民,還有一些原本就活躍於南洋之間的閩粵人,他們不斷地傳播一些至今為人低估的物產及活動(劉益昌的論文該讀!!)。

2. 潘:「最初僅在安平一帶被栽植於庭園中,並未作為果樹」,其根據?

3. 眾多別名,其實歷來多種植被混用(誤用?),至少有蓳寶蓮、蒲桃等。

4. 潘所謂:「以屬名命名的優先性,應命名」的依據?關於這個優先性,純是說說,或者植物學家在命名時採用的心法或慣例似乎從未成形?





參考資料:
1. TOPICOS
2. 松村任三。
3. ③-楊再義。
4. ④-潘富俊。
5. ⑤-Wikipedia / Jambul。


=原件==========================================================
這幾天,總有讓人意料之外的驚喜,或者以前沒注意到的,一時之間都被喚起了些許的關注,因而有著著實要令人傷腦筋好久的結果。

今天在不小心翻到松村任三,1915: 136:對蓮霧及蒲桃收錄的名子,似乎在蓮霧之前的記錄是"攆布"或輦布、輦霧,這似乎可以說明,我覺得與台語直呼蓮霧的語音不搭軋終於有個解釋(雖然還不清楚,不過很有說服力),至於要查清楚,再說。











《》『』「」【】

Thursday, January 6, 2011

烏斂莓

[2011.01.06] 在看到斂字有加上艸字頭時,實在有點詭異,不過這樣也才發現原來有種白蘞這種植物。



《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版》:《白蘞》

白蘞  (Ampelopsis japonica, FOC 12: 178. )
ㄌ|ㄢˋ
植物名。葡萄科蛇葡萄屬,蔓性小灌木狀的草本。根為塊莖狀,葉互生為掌狀複葉,色青綠,卵形以至長橢圓狀卵形,先端尖或漸尖。五﹑六月間開綠色小花,排列成聚繖花序。果實為球形的漿果。一般供觀賞,根可入藥。亦稱為「白草」。



ㄌ|ㄢˊ
一種枝葉繁盛細密的草。詩經˙唐風˙葛生:「葛生蒙楚,蘞蔓于野。」孔穎達˙正義引陸機曰:「蘞似栝樓,葉盛而細,其子正黑如燕薁,不可食也。」

討論:
1. 我累了,改天再改了



《》『』「」【】

地衣

[2011.01.06] 原只是簡單的"石蕊"問題,是否石蕊試紙由石蕊製造,答案很單純,至少,自從波以耳發明(發現)石蕊的萃取液可以酸鹼雙向檢驗,當時所用的石蕊應是英國容易取得的種類故事的細節不知哪裡有記錄,或者可以再查。這裡摘錄了維基上一段不算詳細的描述,關於地衣的名稱來源。這又讓我有種缺乏參考工具的感嘆(真希望我有中文古籍庫的查詢權)。


地衣:
lichen:以前發現這是個奇怪的字,分別由牛津及劍橋的字典之發音竟然不同!!

《維基百科英文》
Lichens (pronounced /ˈlaɪkən/,[1] sometimes /ˈlɪtʃən/[2])
[1]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nd ed. 1989.
[2]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Second Edition, page 73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生物性的描述在此不提,可參閱《維基百科》。





倒是《中文維基》說到【地衣】一詞的來源:
原文:
一種類似於葛仙米(Nostoc commune)的珠藻科藍藻又稱作地耳或地木耳,亦於一些大陸地區中稱作地衣,以之作為食品。此種地衣不同於地衣(Lichen)。實際上,地衣(Lichen)中生長於地上者並不多,然而何為稱之地衣?最近一個日本學者考察地衣的詞源[1] [2]: 據此,地衣一詞首見於早期道教書籍。但是,所指植物是現在的車前。其後,唐人陳藏器在本草書中首次記載地衣草,這個地衣草應是現在的地衣(Lichen)的詞源。李時珍將之與《日華子諸家本草》中所記載的地衣視為統一種植物並記載了《本草綱目》中。清朝,李善蘭同兩位傳教士編輯一本科學書《植物學》時,對lichen的詞譯採取本草書中的植物名稱地衣。當時西方人最常見的地衣可能就是可用藥的冰島苔,它生長地上。所以,他們可能毫不疑問使用地衣。


討論:
1. 作者(?) 先由亦稱作地衣的藍綠藻開始談起,不懂其邏輯?或只是剛好有一樣的別名。我也很難說什麼,也許我是地域性地太過主觀。但似乎與其詞源無涉,除非有古書專指這些藍綠藻(而非現在的稱呼),或者能證明這個稱呼更早,已超過後面的記錄(陳藏器(681~757),唐代)。

2. 對於使用地衣的說法實在不具說服力,等我改天讀完日文文獻再來補充了(我看不懂日文)。

文中所提的日本學者有二,其文獻:
<1>. 久保 輝幸 (KUBO Teruyuki),2009。Lichenは如何にして地衣と翻訳されたか。Journal of history of science, Japan. Series II, 48(249): 1-10。(How Lichen Was Translated as Chii [in Japanese])

摘要如下:Chii, the Japanese term for 'lichen', is widely used in contemporary East Asia. However, precisely when and by whom this term was first used to refer to lichen is not known. In addition, Japanese botanists from the 1880s to the 1950s had doubts regarding whether Chii was an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lichen, given that Chii originally referred to moss that grows on the ground, whereas most species of lichens grow on barks of trees or on rock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hows that Li Shanlan and A. Williamson et a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of China, first used the term Chii to refer to lichen in Zhiwuxue, published in 1858. In Japan, Tanaka Yoshio, who was influenced by Zhiwuxue, first used the term Chii in 1872. Howeve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led to the discovery that ITO Keisuke translated lichen as Risen in 1829. In 1836, UDAGA WA Yoan also translated lichen as Risen by using a different kanji (Chinese character) to represent sen. In 1888, in his article, MIYOSHI Manabu suggested a new equivalent term, Kisoukin, to refer to lichen (algae-parasitized fungi). In the article, he proposed the term Kyosei as the Japanese translation of symbiosis. Ever since the late 1880s, Kyosei has been used as the Japanese biological term for symbiosis.
<2>. 似乎還沒發現作者名字,標題:《地衣の名物学的研究》。這是一本極詳盡討論在名物學裡地衣一詞的相關考證。等我讀完吧~~





《》『』「」【】

Tuesday, January 4, 2011

櫟 vs. 栗

[2011.01.05] 櫟 vs. 栗=>還有其他的栲、櫧、椆....

牛埔

[2011.01.05] 為什麼墓地要稱為牛埔?

玉笑葛藤

[2011.01.05] Stephania cephalantha Hayata 大還魂 (玉笑葛藤)

小蘗

[2011.01.05]

小蘗:教育部國語辭典:蘗字從艸-辟-木。

Saturday, January 1, 2011

牙與齒的差異

牙與齒的差異:
1. 基本釋義是一樣的"器官",在人以及其他動物的口腔裡,用以咀嚼《教育部.....》。《說文/齒》:口斷骨也,象齒之形,止聲。《說文/牙》:壯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二者最大的差別在於以齒釋牙,且言牙乃壯齒(多本壯作牡,此從段注)。就古文看,最古老的齒字象口心有有齒,而後來從止,變成形聲字,而牙字下有齒,亦是後來形聲字的變化。

2. 引申義:《教育部.....》
A. 齒:a. 排列像牙齒的東西。b. 年齡。作動詞時則有c. 並列,及d. 說﹑談之意。
B. 牙:a. 象牙的簡稱。b. 買賣時居中的介紹人。c. 官署﹑衙門。作動詞時則為咬。

3. 《漢典》裡有更多的引申及解釋。
。其中說到牙的特色時一句話很好:「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但這裡的"古時"未見引用之文獻?





的簡稱。南朝宋˙鮑照˙代淮南王詩二首之一:「琉璃藥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新唐書˙卷二二二˙南蠻傳下˙驃傳:「去節無爪,以蠟實首,上加師子頭,以為之。」

買賣時居中的介紹人。如:「人」﹑「郎」﹑「商」﹑「婆」、「行」。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兄弟張順,他卻如今自在江州做賣魚子。」

官署﹑衙門。資治通鑑˙卷二○七˙唐紀二十三˙中宗神龍元年:「北門﹑南,同心協力,以誅凶豎。」

咬。戰國策˙秦策三:「投之一骨,輕起相者,何則?有爭意也。」高誘˙注:「,言以相噬。」


排列像牙的東西。如:「鋸」。

年齡。如:「德俱增」。左傳˙文公元年:「子上曰:『君之未也,而又多愛,黜乃亂也。』」杜預˙注:「,年也。」

並列。左傳˙隱公十一年:「寡人若朝于薛,不敢與諸任。」杜預˙注:「,列也。」

說﹑談。如:「及」。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人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