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8, 2011

烏來的聚落/部落

[2011.08.08] 8月1日的加九寮步道之行,讓人感受到,原來烏來是個研究地名很好的地方,尤其是原住民在因應政府政策上,有幾個特色:

1. 歷史上,烏來與漢人的關係處在一個很特別狀況,一方面與漢人關係相較於其他地區,其交流歷史可溯及清朝之前。

2. 歷來的研究,由於方便度與地緣關係,烏來的研究是比較多的。

3. 烏來的部落與民族學在百年來,因為屬於山地的關係,其部落雖然受到漢人的衝擊大,但仍保有了相當的原始性,特別是部落的位置,雖然歷經日本人的強迫遷徒,至少多少有歷史記錄可循。

為此這裡要整理的是整個烏來的原住民村落、民族的outline。



1. 泰雅族
2. 屈尺番:日治時代對烏來地區原住民的稱呼。本區的原住民自稱【mstranan】。【tranan】是【kita raral】 的轉音,【kita】意義是「看」,【raral】意即「從前」或「以前」。該部族頭目(yawi puna)認為他們是從【pinsbkan】(發祥地)遷居至此,見該地土地肥沃且溪流中魚多,山林野獸多,是適於子孫久居之地,遂遷居此地[arthur: 此說與烏來鄉志同,文獻來源?]。

約二百多年前,他們在此建立部落,其遷徒路徑:南投=>松嶺=>大甲溪=>沙卡旁【sakbo】=>四季=>控溪=>大甲溪上源=>拉拉山(桃園縣復興鄉巴陵)=>南勢溪流域。

屈尺群為泰雅族分佈最北的地域,位居台北縣烏來鄉境內,為新店溪支流的南勢溪兩岸的部族,當時僅由四部落組成。(以上主要改寫自羅恩加屈尺番《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擷取於2011-08-08。)

這裡所指當時四個部落[《烏來鄉志99年版》(2010)依《臺灣蕃族志》]分別為:
烏來社 (Ulay)、拉卡社 (Laga)、那哮社 (Lahau)、李茂岸社 (Limogan)。


3. 旁斯博干 (Pinsbukan):烏來鄉志作賓斯博干,還有數個不同的variants,似乎還是以官方學術出版品《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版》(教育部、原民會)為準。 提到這個地名
的還有起源地神話,記述3則分別為泰雅三分支的祖先起源。
seqoleq群:
Sodeq群:
澤敖列群:



參考文獻:
* 文崇一、蕭新煌,1997(再版)。《烏來鄉志》(台灣方志網)。臺北縣烏來鄉:北縣烏來鄉公所。
* 許家華,劉芝芳(編輯),2010。《烏來鄉志》,修訂第一版(台灣方志網)。臺北縣烏來鄉:北縣烏來鄉公所。ISBN 978-986-02-4504-2。
*《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