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4, 2011

漢書藝文志--四部名稱的起源

[2011.11.24] 本po錄存《漢書/藝文志》的幾條內容。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




《易》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故《書》之所起遠矣,至孔子纂焉,上斷於堯,下訖於秦,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秦燔書禁學,濟南伏生獨壁藏之。漢興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齊魯之間。訖孝宣世,有《歐陽》、《大小夏侯氏》,立於學官。《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魯共王懷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聞鼓琴瑟鐘磬之音,於是俱,乃止不壞。孔安國者,孔子後也,悉得其書,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國獻之。遭巫蠱事,未列於學官。劉向以中古文校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文,《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脫亦二十二字,文字異者七百有餘,脫字數十。《書》者,古之號令,號令於眾,其言不立具,則聽受施行者弗曉。古文讀應爾雅,故解古今語而可知也。



討論:
1. 班固說「《書》之所起遠矣,至孔子纂焉,上斷於堯,下訖於秦,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認為書經起源久的理由是易經說河出圖,洛出書。
  • 如果依其言,書為書經,那麼圖在哪裡?
  • 閻若璩的論證裡,似乎沒有討論到脫簡之事?
  • 班固稱「古文讀應爾雅,故解古今語而可知也」那麼前賢是否有人有系統研究解析過這個題目?或者書文中不中爾雅根本無關緊要?
2. 這裡一個比較有趣的點是,特別點明了《書》的功用,是用來使聽受施行者知曉的號令之所立具。表示:
  • 內容是號令;
  • 號令被立成文字,是誰書寫的?
  • 要聽受施行者能曉,且立據,故至少有一個版本必需是要收藏在「聽受施行者」之處,似乎未發現有人探討這個部份?
  • 又,自何時起,書成為經典?
3. 班固說劉向拿歐陽、大小夏侯本來校對【中古文】,發現「《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脫亦二十二字,文字異者七百有餘,脫字數十。」
  • 簡的體制有二,二十二字與二十五字。
  • 文字異者七百多字,脫字數十。文中已言有脫三簡,已有69字,再加二簡,實在符合程度極高,如果讀應爾雅不是胡臆,那麼顯見當時劉向校的中古文與當時的今文書經實相當符合。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