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4, 2011

原來蕪菁就是大頭菜

[2011.01.24] 阿倖在臉書貼上了花椰菜(照習慣應該書作花仔菜吧~~)的兩個品種,薰衣草紫及油菜黃二種顏色的花椰菜,而照片角出現的是肥美水嫩的大頭菜。我似乎已喝了一週的結頭菜湯了說,這兩年的大頭菜趕上差不多有十年的蘿蔔,其口感水嫩清甜,好吃極了~~
由於阿倖小姐問了,大頭菜就是蕪菁嗎?就有閱下列的經過。


標題:[蕪菁]
學名:Brassica rapa L.
十字花科蕓薹屬

中名:蕪菁/芜菁、大頭菜、诸葛菜、蔓菁、圆菜头;葑、蕪菁、蔓菁、菁、須、須從、風蓯、芴菁、蕦、芥蕘、芥葑、蕘、九英松、蘴、蕪精、諸葛菜、馬王菜、沙吉木兒、雞毛菜、冥菁、九英蔓菁
英名:
其他俗名:


《維基百科/芜菁》
芜菁原产欧洲,最早的种植是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时期,东地中海沿岸,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大约在西汉武帝时期,由张骞带传入中国。(《本草纲目》自“西番吐谷浑”)
《詩經國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古代將葑亦泛指芥菜、菘菜等

東漢《四民月令》:「四月收蕪菁及芥」始不混稱

《禮坊記註》:「葑,蔓菁也,陳宋之間謂之葑。」

Brassica 是甘藍原名,此是蕓薹屬名;rapa意指形似蘿蔔


問題:
1. 又是張騫打混仗,他到底有沒有從吐谷渾引進蕪菁?
2. 高明乾的敍述也是語焉不詳,說東漢始分清蕪菁與芥,那麼葑與芥在東漢以前是什麼關係?
3. 我需要有更清楚的印象,這些在中國漢以前的蔬菜。甘藍也進來了,當然不能漏掉蘿蔔~~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芜菁》
高明乾編,2006。《植物古漢名圖考》,第351頁。河南:大象出版社。(葑)





《》『』「」【】

①②③④⑤

Saturday, January 22, 2011

Template for records/以植名考為標簽的模版

[2010.07.30] 從2010.07.21 來的一個想法,現先訂一個格式讓我以後可以follow,有個好處,把這裡的東西可以整理到其他頁面裡。



[日期] 標簽:植名考


標題:[植物名]
學名:[科]
[屬]
[種]
中名:
英名:
其他俗名:
問題:
參考資料:

Saturday, January 8, 2011

蓮霧的名稱來由:旁及蒲桃、麻六甲蒲桃

[2011.01.09] 潘富俊的《福爾摩沙植物記》(122頁)詳細說明了這種植物目前定名為「蓮霧」的名稱衍變。摘要於後。
[2009.10.24] 查一下潘富俊的書,其說法。1. 早期的方志書籍;2. 日人整理;3. 楊再義。
[蓮霧]
學名:

Syzygium samarangense (Blume) Merr. & L.M. Perry 
(Basionym: Myrtus samarangensis Blume; syn.: Eugenia javanica Lam.)
[桃金孃科] [赤楠屬]

中名:輦霧、爪哇蒲桃、大蒲桃、染霧、軟霧、剪霧、南無、菩提果、洋蒲桃、蒲桃;蓮霧 (Lian-bu)、軟霧 (Loan-bu)
英名:Wax jambo, Wax apple
日名:れんぶ、おおふともも
原產:馬來西亞

[蒲桃]
學名:
Syzygium jambas (L.) Alston[桃金孃科] [赤楠屬]

中名:水葡桃、南蕉;香果(Hiong-ko)、風鼔(Hong-ko)
英名:rose apple
日名:ふともも
原產:熱帶亞洲

其他種類:
1. 肯氏蒲桃 (Syzygium cumini (L.) Skeels):蓳寶蓮,Jambolan / Jambolan plum / Jambul;原產印度、澳洲、馬來西亞維基百科介紹


2. 馬來蒲桃 (Syzygium malaccense (L.) Merr. & L.M. Perry):Malaysian eugenia;まらいふともも。原產馬來西亞。學名種小名為地名:麻六甲,TAI標本館標本中名作「麻六甲蒲桃」。

3. 植物園曾收有產於澳洲的 Syzygium grande (Wight) Walp.,楊再義稱作「大蒲桃」者,雖然與蓮霧別名相同,但此乃依其學名而直譯,可以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福爾摩沙植物記》摘要=======================================
1. 荷蘭人於據台時,自馬來半島、爪哇等地引入。其名稱為馬來半島土名Liem-bu [來源請求?]
2. 康熙年間 (ca. 1685年) 纂修的《臺灣府志》未見載錄。同治年間 (ca. 1871) 的《福建通志臺灣府》登錄為台灣物產。最初僅在安平一帶被栽植於庭園中,並未作為果樹。
3. 歷來名稱多從其土名音譯,直至現代才定名為「蓮霧」。其用過的別名有:
染霧、軟霧、剪霧、輦霧、南無、菩提果、爪哇蒲桃、蒲桃、洋蒲桃。
4. 以屬名命名的優先性,應命名為蒲桃洋蒲桃。中國大陸稱之為爪哇蒲桃



==討論==
1. 地區性的土名要如何獲取資訊 (我如何得知馬來土人叫蓮霧?)?這似乎還涉及到了一些似乎未見探討的民族習性,就是出海帶回物產。台灣有許多原住民,還有一些原本就活躍於南洋之間的閩粵人,他們不斷地傳播一些至今為人低估的物產及活動(劉益昌的論文該讀!!)。

2. 潘:「最初僅在安平一帶被栽植於庭園中,並未作為果樹」,其根據?

3. 眾多別名,其實歷來多種植被混用(誤用?),至少有蓳寶蓮、蒲桃等。

4. 潘所謂:「以屬名命名的優先性,應命名」的依據?關於這個優先性,純是說說,或者植物學家在命名時採用的心法或慣例似乎從未成形?





參考資料:
1. TOPICOS
2. 松村任三。
3. ③-楊再義。
4. ④-潘富俊。
5. ⑤-Wikipedia / Jambul。


=原件==========================================================
這幾天,總有讓人意料之外的驚喜,或者以前沒注意到的,一時之間都被喚起了些許的關注,因而有著著實要令人傷腦筋好久的結果。

今天在不小心翻到松村任三,1915: 136:對蓮霧及蒲桃收錄的名子,似乎在蓮霧之前的記錄是"攆布"或輦布、輦霧,這似乎可以說明,我覺得與台語直呼蓮霧的語音不搭軋終於有個解釋(雖然還不清楚,不過很有說服力),至於要查清楚,再說。











《》『』「」【】

Thursday, January 6, 2011

烏斂莓

[2011.01.06] 在看到斂字有加上艸字頭時,實在有點詭異,不過這樣也才發現原來有種白蘞這種植物。



《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版》:《白蘞》

白蘞  (Ampelopsis japonica, FOC 12: 178. )
ㄌ|ㄢˋ
植物名。葡萄科蛇葡萄屬,蔓性小灌木狀的草本。根為塊莖狀,葉互生為掌狀複葉,色青綠,卵形以至長橢圓狀卵形,先端尖或漸尖。五﹑六月間開綠色小花,排列成聚繖花序。果實為球形的漿果。一般供觀賞,根可入藥。亦稱為「白草」。



ㄌ|ㄢˊ
一種枝葉繁盛細密的草。詩經˙唐風˙葛生:「葛生蒙楚,蘞蔓于野。」孔穎達˙正義引陸機曰:「蘞似栝樓,葉盛而細,其子正黑如燕薁,不可食也。」

討論:
1. 我累了,改天再改了



《》『』「」【】

地衣

[2011.01.06] 原只是簡單的"石蕊"問題,是否石蕊試紙由石蕊製造,答案很單純,至少,自從波以耳發明(發現)石蕊的萃取液可以酸鹼雙向檢驗,當時所用的石蕊應是英國容易取得的種類故事的細節不知哪裡有記錄,或者可以再查。這裡摘錄了維基上一段不算詳細的描述,關於地衣的名稱來源。這又讓我有種缺乏參考工具的感嘆(真希望我有中文古籍庫的查詢權)。


地衣:
lichen:以前發現這是個奇怪的字,分別由牛津及劍橋的字典之發音竟然不同!!

《維基百科英文》
Lichens (pronounced /ˈlaɪkən/,[1] sometimes /ˈlɪtʃən/[2])
[1]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nd ed. 1989.
[2]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Second Edition, page 73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生物性的描述在此不提,可參閱《維基百科》。





倒是《中文維基》說到【地衣】一詞的來源:
原文:
一種類似於葛仙米(Nostoc commune)的珠藻科藍藻又稱作地耳或地木耳,亦於一些大陸地區中稱作地衣,以之作為食品。此種地衣不同於地衣(Lichen)。實際上,地衣(Lichen)中生長於地上者並不多,然而何為稱之地衣?最近一個日本學者考察地衣的詞源[1] [2]: 據此,地衣一詞首見於早期道教書籍。但是,所指植物是現在的車前。其後,唐人陳藏器在本草書中首次記載地衣草,這個地衣草應是現在的地衣(Lichen)的詞源。李時珍將之與《日華子諸家本草》中所記載的地衣視為統一種植物並記載了《本草綱目》中。清朝,李善蘭同兩位傳教士編輯一本科學書《植物學》時,對lichen的詞譯採取本草書中的植物名稱地衣。當時西方人最常見的地衣可能就是可用藥的冰島苔,它生長地上。所以,他們可能毫不疑問使用地衣。


討論:
1. 作者(?) 先由亦稱作地衣的藍綠藻開始談起,不懂其邏輯?或只是剛好有一樣的別名。我也很難說什麼,也許我是地域性地太過主觀。但似乎與其詞源無涉,除非有古書專指這些藍綠藻(而非現在的稱呼),或者能證明這個稱呼更早,已超過後面的記錄(陳藏器(681~757),唐代)。

2. 對於使用地衣的說法實在不具說服力,等我改天讀完日文文獻再來補充了(我看不懂日文)。

文中所提的日本學者有二,其文獻:
<1>. 久保 輝幸 (KUBO Teruyuki),2009。Lichenは如何にして地衣と翻訳されたか。Journal of history of science, Japan. Series II, 48(249): 1-10。(How Lichen Was Translated as Chii [in Japanese])

摘要如下:Chii, the Japanese term for 'lichen', is widely used in contemporary East Asia. However, precisely when and by whom this term was first used to refer to lichen is not known. In addition, Japanese botanists from the 1880s to the 1950s had doubts regarding whether Chii was an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lichen, given that Chii originally referred to moss that grows on the ground, whereas most species of lichens grow on barks of trees or on rock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hows that Li Shanlan and A. Williamson et a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of China, first used the term Chii to refer to lichen in Zhiwuxue, published in 1858. In Japan, Tanaka Yoshio, who was influenced by Zhiwuxue, first used the term Chii in 1872. Howeve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led to the discovery that ITO Keisuke translated lichen as Risen in 1829. In 1836, UDAGA WA Yoan also translated lichen as Risen by using a different kanji (Chinese character) to represent sen. In 1888, in his article, MIYOSHI Manabu suggested a new equivalent term, Kisoukin, to refer to lichen (algae-parasitized fungi). In the article, he proposed the term Kyosei as the Japanese translation of symbiosis. Ever since the late 1880s, Kyosei has been used as the Japanese biological term for symbiosis.
<2>. 似乎還沒發現作者名字,標題:《地衣の名物学的研究》。這是一本極詳盡討論在名物學裡地衣一詞的相關考證。等我讀完吧~~





《》『』「」【】

Tuesday, January 4, 2011

櫟 vs. 栗

[2011.01.05] 櫟 vs. 栗=>還有其他的栲、櫧、椆....

牛埔

[2011.01.05] 為什麼墓地要稱為牛埔?

玉笑葛藤

[2011.01.05] Stephania cephalantha Hayata 大還魂 (玉笑葛藤)

小蘗

[2011.01.05]

小蘗:教育部國語辭典:蘗字從艸-辟-木。

Saturday, January 1, 2011

牙與齒的差異

牙與齒的差異:
1. 基本釋義是一樣的"器官",在人以及其他動物的口腔裡,用以咀嚼《教育部.....》。《說文/齒》:口斷骨也,象齒之形,止聲。《說文/牙》:壯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二者最大的差別在於以齒釋牙,且言牙乃壯齒(多本壯作牡,此從段注)。就古文看,最古老的齒字象口心有有齒,而後來從止,變成形聲字,而牙字下有齒,亦是後來形聲字的變化。

2. 引申義:《教育部.....》
A. 齒:a. 排列像牙齒的東西。b. 年齡。作動詞時則有c. 並列,及d. 說﹑談之意。
B. 牙:a. 象牙的簡稱。b. 買賣時居中的介紹人。c. 官署﹑衙門。作動詞時則為咬。

3. 《漢典》裡有更多的引申及解釋。
。其中說到牙的特色時一句話很好:「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但這裡的"古時"未見引用之文獻?





的簡稱。南朝宋˙鮑照˙代淮南王詩二首之一:「琉璃藥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新唐書˙卷二二二˙南蠻傳下˙驃傳:「去節無爪,以蠟實首,上加師子頭,以為之。」

買賣時居中的介紹人。如:「人」﹑「郎」﹑「商」﹑「婆」、「行」。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兄弟張順,他卻如今自在江州做賣魚子。」

官署﹑衙門。資治通鑑˙卷二○七˙唐紀二十三˙中宗神龍元年:「北門﹑南,同心協力,以誅凶豎。」

咬。戰國策˙秦策三:「投之一骨,輕起相者,何則?有爭意也。」高誘˙注:「,言以相噬。」


排列像牙的東西。如:「鋸」。

年齡。如:「德俱增」。左傳˙文公元年:「子上曰:『君之未也,而又多愛,黜乃亂也。』」杜預˙注:「,年也。」

並列。左傳˙隱公十一年:「寡人若朝于薛,不敢與諸任。」杜預˙注:「,列也。」

說﹑談。如:「及」。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人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