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 2012

中國的雨衣

[2012.03.01] 之前曾有過雨衣雨傘是誰發明的之問,雨傘只找到了英國人, 《 維基百科》保守地說是英國第一個撐傘的人,而不言他發明今日之傘。
左傳的這個故事是在《太平御覽》上看到的,查了一下,暫無從查後人之注解。而《太平御覽》亦錄注言稱制為雨衣。
找了一下字典,似乎皆無涉及此解?


《左傳/哀公》 二十七年夏四月,有一段講晉荀瑤帥師伐鄭的事件,有句 「成子衣「制」杖戈.立於阪上」 。

又:《太平御覽/卷九九七》莎部:「《廣志》曰,莎可以為【雨衣】。」暫以此句作為最早的雨衣之稱,左傳則需核對。


還有一條是拿來恥笑唐太宗的,宋 田錫上書皇帝有句很漂亮的話:「漢武帝躬秉武節,登單於之台;唐太宗手結【雨衣】,伐遼東之國:則是舍近謀遠也。」
唐太宗的手結雨衣在《資治通鑑》太宗貞觀十九年:「車駕發定州,親佩弓矢,手結【雨衣】於鞍後。」

提到材質的暫只見宋 莊季裕《雞肋編》提到:「河東食大麻油,氣臭,與荏子皆堪作【雨衣】。」此是相對前段提的胡麻。這裡他說河東人堪作雨衣的材料是大麻與荏 (荏子以榨油,荏又名蘇)。不知取何部位?這是宋朝時的雨衣。



值得思考的是當時的軍人所配為弓矢,而雨衣需結於鞍後,大前提是,這是騎兵。
比照《左傳》的陳成子(?),他們都是一下大雨就有雨衣,所以雨衣至少是隨馬的配備?


關於上述這點在清朝的姚元之、趙翼《竹葉亭雜記/卷二》便詳實地描述一支滿大兵:雨衣與帳房、窩舖、弓箭罩合稱。
又馬兵關支草料多有克扣短少,至驛遞缺馬,亦借營兵應付,是以馬皆骨立,鞭策不前。又器械如:弓箭、刀槍、盔甲、火器等項,俱鈍敝朽壞。至於帳房、窩鋪、雨衣、弓箭罩從未見備。又春秋兩操之法竟不舉行,將不知分合奇正之勢,兵不知坐作進退之法。徒空國幣而竭民膏,雖有百萬之眾,亦屬何益。

下列是錄自清 魏源《海國圖誌/暹羅國》:清代的雨衣原來長得像泰國的某些官長服制。不過未提及其製作材料之類的資訊。

謝清高《海錄》曰:暹羅國在柬埔寨之西,縱橫數千裏,西北與緬甸接壤,國大而民富庶。船由港口入內河,西行至國都,約千餘裏。夾岸林木蔥蘢,田疇互錯,時有樓台,下臨水際。猿鳥號鳴,相續不絕。男女俱上裸,男以幅布圍下體,女則被裙。官長衣制,與中國雨衣略同。以色辨貴賤,紅者為上。右臂俱刺文。王則衣文彩,繡佛像其上,飛金貼身首,器皆以金。陸乘象輦,水乘龍舟。



另,用來禦雨的還有笠,《爾雅》曰:臺,夫須。郭璞注云:「鄭箋《詩》云:臺可以為禦雨笠。」

即是漢朝時已用臺來製造【禦雨笠】。


《毛詩義疏》曰:舊說莎草也,可為蓑笠,故曰臺笠緇撮。或云臺草有皮,堅細滑致,可為簦笠。南土多有。[此條錄自太平御]

這裡多了一個資訊,此類於莎草之物,南土多有。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