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5, 2010

讀音

[2010.11.15] 錄三封信:

有個"jump break"的紐,不知呈現何種現象~~try in this post~~








蕭:

很奇怪吧! 唸佛經唸到音韻上頭
金剛經有:"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 世尊", 兩個不, 前要念否, 後要念不, 然若以河洛話唸時, 問題就消失了..
在寫信給你之後, 我找到了
裡面王華南講陰陽跟平仄

像咒語, 特別是法華經, 有一整品, 還是要想辦法正音, 因為官話的音一定是錯的, 唸起來不順..

像我以為自己台語是唸"割", 結果割是古達切, 後來才知道自己念的是"剮", 剮是古瓦切
當然, 用"牟"不甚恰當, 祂是sekyamuni,
用梵語, 梵語其實也是會有小問題, 它是印度語或是巴利語?
有時, 我們不免會想, 那這梵文可否為真..
佛經在中國大多是奉詔所譯, 大家不大敢犯錯

所以縱使將來找到梵音, 仍還是得用中譯佛經再檢查一次

法華經裡有傳敘, 裡面說蘊結大夏, 裡面大夏指的居然是阿富汗..

以前皇帝諡號用"帝", 過唐後改稱"宗", why? 是天可汗的關係嗎? 統漢稱帝, 統五族稱宗.

唸佛經, 轉而學音韻, 繼而瞭解佛教對中國的影響, 這又轉到歷史上頭了..
古皇帝會建字典, 並不是為了保存文化, 而是保存對自己無害的文化, 進而消滅對自己不利的文化.
秦皇焚書的教訓不遠, 所以歷代以來, 多託言是整理文獻, 而廣收典籍.
在乾隆時, 有人出"字貫"修正"康熙字典", 而遭滿門處死.
在中國, 已尋不著唐韻這本書了, 在日本可能還有保存..
所有的韻書, 講的還是河洛語, 因為官話的使用始於元.

先聊到這了

俊宏





俊宏:

看到這信有點呆掉,有點不太知道應怎麼提供您意見,也剛好有事就拖著~~~~


網路上很多談切音方法,不過大概看不太懂,我不懂音韻,只就我的理解供您參考。

您選唐韻應是為了唐音近閩南語或是只是康熙字典第一個給的是唐韻?後者就沒啥好說,前者的話,也請您別太在意,雖有傳承,但我已開始懷疑了,且唐朝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其返漢的政策使得"古文運動"發展繼而深深影響了文史之學,這當然也涉及了訓詁音韻。不過有時以閩南當作是唐時官話來用,也許還滿好用的就是了。

至於切法,即便編字典的人廣採可靠的發音來源,仍不免有其個人環境的影響,(通常是宋明以後的人,其官話應是近似京話??)
這些都不是那麼確定,但是至少可以流傳近千年的方法而不受官話、方言影響,使這套標音的法式可以傳存,實乃其包容了語言因子,同時也促進了文-語 的同步發展。因此,不管用哪種語言,依您理解的方式就好了。



為何不利用梵語?應可找到有人予以標音吧,至少有人注解過。



以您提到的例子:

牟, 莫浮切,其音如 [ㄇ-ㄡ]前字取頭,後字取韻尾,至於浮字的康熙注音為縛牟切(很好笑吧,循環的結果這個音究竟怎麼發?),再比較其他的書,其韻如尤、鳩等平聲之音,也就是牟的發音便如我們今天念的國語的音。但實際何音?我也不了了(我想大家台語念釋迦牟尼的音,便應如此)。
所以,先以您習慣的音來唸,遇有不同音的部份您再來思考是否改唸就好。


arthur



蕭:

我最近在唸佛經, 不過想用台語唸, 但是沒有台語字典, 很多音不會唸, 所以找了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上有唐韻, 廣韻, 集韻, 正韻等..
牟, 唐韻 莫浮切, 那該怎麼唸?
有講切韻的書嗎?

麻煩你了

俊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