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系列或可援韓愈《毛穎傳》來談文字及其載體,或再及於其工具的源流來探究。
關於結繩一事的最早記載,據稱是《易傳/繫辭下》是最早的文獻記錄,相關的文字如下:
《易傳/繫辭下》 (相關段落請查連結)
1.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2.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1. 關於易傳繫辭的作者、成書年代,暫視之為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之作品,亦即約在戰國時期成文。且據出土文物,漢時已有繫辭附於易經之後而十翼的其他部份闕如,可視作繫辭是較可靠的,至晚在漢時已有。(據維基百科/易經、馬王堆漢墓 (大約西元前126~前180年) 等尚需查證資料)
2. 繫辭文稱包犧氏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再作結繩、為罔罟,以佃以漁。此處講由包犧氏始作結繩概無疑義,但把繩以結以作罔罟,蓋是以供田漁之用,似無關乎記事一途。
3. 文末稱:「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云云,便明確指出了結繩之用便正是用以記事,據以治世。但此段是否為包犧,或是神農之功則文中仍是曖昧不明,概以「上古」統言之,事亦可涉及黃帝 (甚至及於堯舜,雖據說蒼頡是黃帝時人)。
4. 至唐代的司馬貞在《史記索隱/補史記/三皇本紀》中則明指庖犧「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但在唐代的史家,似乎對於考證無感,即未有著墨於結繩之事(其所引用譙周古史考、皇甫謐帝王世紀等書,僅造書契代結繩一語)。此或未見前書故未申覆?此不同於作網罟以田漁事有引漢書厤志。
5. 庖犧氏作八卦以通神明類萬物,被視為文字之起源之一 (?文獻),那麼再作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所指似與文字無涉,而在於其用?在三皇本紀講神農一段稱其「以日中為市」,書契之用與制市之前後我是覺得有點矛盾。再者,書契與文字的關係如何?似還需深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