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4, 2009

老態龍鍾,龍鍾何解

[2012.05.19 rearranged]

龍鍾,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指的是:
1. 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 
  • 唐˙劉長卿˙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詩:「今日龍鍾人共老,媿君猶遣慎風波。」
  • 唐˙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何太龍鍾極?於今出處妨。」
  • 幼學瓊林˙卷二˙老壽幼誕類:「龍鍾潦倒,年高之狀。」[arthur按:此處的潦倒似乎不若現在指稱運勢、地位的傾頹之嚴重,純指老年狀耳?]
2. 潦倒失意。 
  • 唐˙元載˙別妻王韞秀詩:「年來誰不厭龍鍾?雖在侯門不見容。」 
3. 流淚的樣子。
  • 唐˙岑參˙逢入京使詩:「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 
由上例得知,唐時已多人使用這個辭,亦即,當時龍鍾一詞已是唐代詩人的流行用語。

手邊能查到最早的記錄是:




最早出現在《荀子/議兵》楊倞注文 (清 王先謙《荀子集解(議兵篇之第七頁)):
案角鹿陲隴種東籠而退耳。 
其義未詳。葢皆摧敗披靡之貌。或曰,鹿埵垂下之貌,如禾實垂下然埵丁果反。隴種,遺失貌,如隴之種物然。或曰即龍鍾也。東籠與涷瀧同,沾溼貌,如衣服之沾溼然。新序作隴種而退無鹿埵字。 
盧文弨曰:垂下之貌,舊脫垂字今補。案《說文》禾實垂下謂之𥠄,楊意埵讀為𥠄,故音義皆與之同也。 
即龍鍾也,舊脫龍字。龍鍾乃當時常語,今補。 
又案:方言瀧涿謂之霑漬廣韻涷瀧霑漬也,故楊云「涷瀧,沾溼貌。」舊誤作涷隴,今改正。沾亦霑之誤字也。劉台拱曰:鹿埵上角字涉上而誤衍案語詞。郝懿行曰:鹿埵、隴種、東籠,葢皆摧敗披靡之貌,顧氏炎武[?日知錄廿七]引舊唐書竇軌傳:我隴種車騎未足給公,北史李穆傳:籠涷軍士爾曹主何在爾獨住。此葢周隋時人尚有此語,此等皆古方俗之言,不必強解。楊氏既云未詳又引或說鹿埵涷瀧似皆失之,新序止有隴種無鹿埵。
[arthur 按:說文》禾部:𥠄:禾垂皃,从禾耑聲,讀若端。]

戰國之後還有一些文獻有出現:


漢,《琴操》,卷下:信立退怨歌:空山歔欷涕龍鍾兮...

漢,《漢武洞冥記》


但似乎其義與現今有所差別。


而有老態之說概約是晋時的《庾子山集注》(南北朝庾信著,清倪璠註):卭竹杖賦:每與龍鍾之族,幽翳沈沈。其註曰:《廣韻》曰:龍鍾竹名,世言:龍鍾謂其年老如竹之枝葉搖拽,不能自禁也。



這個不能自禁的說法還出現在《九家注杜詩》裡。龍鍾還忝三千石,媿爾東西南北人。宋郭知達注曰:卞和怨歌曰:空山歔欷涕龍鍾(引琴操)。




明 錢希言《戲瑕/卷一/龍鍾》

竹名龍鍾,而唐詩「雙袖龍鍾淚不乾」,則直以貌老人衰相矣,然竹實有名龍鍾者。羅浮山第三十一嶺,半是巨竹,皆七八圍,長一二丈,謂之龍鍾竹。又石有名龍鍾者。漢武帝時,陽關外花牛津得異石,長十丈,高三丈,立於望仙宮,名龍鍾石(《宛委餘編》:龍鍾,不翹首貌)。


[arthur's note] 這裡的說法若採郭知達注的九家注杜詩來看,有幾個特點:


1. 唐後大量被採用。


2. 若宋朝的郭知達所言為真,當時的龍鍾竹等於是個眾所皆知的竹類(最早出現在廣韻?),且其擬態廣為唐的詩人們所採用。這種通俗性或普遍性怎麼來的?


3. 這似乎還是沒有解釋,為何此竹以龍鍾為名?


4. 同是宋代的大部頭書典,太平御覽裡可有著錄?

《》『』「」【】